2024/09/27 05:30
金融三業對中國曝險部位明顯下滑,早就嗅出風險與危機。(彭博)
金融業是高度重視風險的產業,特別是海外的國家風險,更是各家業者必須自行高度控管;檢視今年以來,金融三業對中國曝險部位明顯下滑,而上市櫃公司投資獲利匯回也創史上新高,金融業與其它上市櫃公司早就嗅出風險與危機。
台灣金融業曾掀起西進狂潮,當時中國市場的投資前景,看似機會無限,加上投資市場的大力鼓吹,只要連結跟中國有關的商品,就會被吹噓誇大;當時雙方主管機關要召開「金銀三會」,隨便一個議題,就會被部分媒體炒作有幾百億的資金活水。
若是夢終會醒,金融業如今西進可用「抽腿」來形容。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六月底,金融三業對中國曝險合計1.02兆元,較去年同期大減1千億元、減幅8.9%;尤其,金融三業的本國銀行,西進衰退更是明顯,「曝險金額」連續13季下滑,「曝險占淨值比」更連續24季下跌,雙雙創統計以來最低。
金融三業西進大降溫,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中國經濟與金融市場本身就出現問題,許多外資早就撤出或搬遷,我國業者自然都看在眼裡;第二,過去的「西進夢」是被吹噓出來的大泡沫,終究會消失,當有不確定性的風險,是任何金融機構都吃不消的。
第三是美中與兩岸關係的轉變,美國對中國的大力圍堵,從貿易戰打到後來的科技戰,讓台商在內的外資紛紛出走,而金融業要跟著企業落腳,自然也會跟著調整。
當上市櫃公司在中國投資獲利後,不再留戀中國繼續投資,而是把資金抽走且匯回台灣,代表對中國市場前景有高度疑慮,跟著台商走的國內金融業理當得跟著調整。(王孟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