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k 人追蹤
追蹤
你真的懂什麼叫「投資自己」嗎?快學會「3大習慣」讓你愈花愈有錢
Uho編輯部
2023年8月17日 週四 上午9:00
人生就是賺錢與花錢,但要如何愈花愈有錢呢?著有暢銷書《下班後賺更多》的知識型內容創作者艾爾文,於《習慣紅利》一書中,運用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你聰明運用「習慣」這個工具,從微小習慣開始,每天微調一點行為,累積屬於你的習慣紅利。以下為原書摘文:
以投資的角度來花錢
把錢花掉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我覺得這方法最高明:以投資的方式花錢。只是要先說清楚:以投資為名卻行消費之實的不是投資。比如花錢買一台筆電,在購入之後用來娛樂的時間比工作還多,這是消費不是投資。或者花大錢報名上課,最後沒有堅持上完課程,這是浪費不是投資。撇開這個前提,如果你習慣以投資的角度來花錢,你會把錢花得更值得。
至於什麼是以投資的角度來花錢?我是這樣區分:當下花掉的錢,是否會讓自己在未來得到更多的錢。廣義來說,錢在花掉後只會有3種去向:換成更多的資產,流進別人的口袋,造成更多的負債。流進別人口袋是消費,造成更多負債是貸款,唯有買進資產時才是投資,也才有機會賺回更多的錢。至於買到貌似資產的負債時,並不會在未來得到更多的錢,反而會在未來付出更多的錢。
不過根據我的經驗,如果懂得把錢花在以下這幾個地方,幾乎可以肯定是用投資的方式在花錢。當你習慣把錢花在這些地方後,長期的習慣紅利將會逐漸回流到自己身上,有形的是收入,無形的是能力。
延伸閱讀:
為何有錢人越來越有錢?專家揭秘:富人「4個觀念」跟你想的不一樣
把錢花在能省下時間的地方
你知道人一天中最討厭做什麼嗎?不是工作,也不是家務事,是通勤。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的研究,統計將近900人一天的行程,其中通勤是人們最不喜歡的事。其他研究則指出,人花在通勤上的時間愈久,對生活的幸福感會愈低。而且通勤的痛苦跟其他痛苦不一樣,人無法習慣通勤的痛苦。
換句話說,如果有辦法花錢降低通勤時間,或減低通勤過程的痛苦,將會提升人的生活滿意度。這是花錢節省時間會帶來價值的第一個依據,尤其當你進行不愉快的活動時,你所花的錢不只為你省下寶貴的時間,還有機會提升幸福感。
第二個依據是透過花錢縮短排隊時間,這不用看學者的研究,商業上就有具體的例子。比如類似環球影城的遊樂園會提供快速通關的服務,只要遊客花錢就可以繞過排隊隊伍走特別通道,省去冗長的等待。迪士尼也曾花心思在遊客排隊時間上,盡量讓人在排隊同時感受愉悅的氣氛,轉移遊客排隊時的不耐煩。
能縮短時間的方法,是有價值的。這就是為何我不會鼓吹人一定要省錢,但如果有辦法花錢省時間,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盡可能嘗試。因為時間不只是人最寶貴的資產,如何體驗時間的流逝也會影響人的心情。如果你能把錢花在節省時間上面,等於是用投資的角度買到更大的價值。
以我自己來說,如果有能力升級電腦到最快的版本,我會盡量升級,畢竟電腦設備的效能可以量化,但時間的效益卻無法量化。縱使我對於電腦效能的研究不多,但我知道工作的流暢度會影響我的成果,還有工作時的感受。再來,出國期間我也會盡量選最快,或最舒服的方式,而不是只選最省的方式,因為旅行中一分一秒的價值很難用金錢估算。
時間無法被標價,卻也是無價。雖然每個人對時間的感受度都不同,但在能力範圍之內盡可能投資在節省時間上,得到的價值與幸福感皆是難以估計。
延伸閱讀:
別小看骨牌效應帶來巨大改變!他揭密「成功關鍵」:做有關聯的小事
把錢花在能學習成長的地方
相信你也聽過,學習是投資自己最好的方法。然而,學習的用意到底是什麼?除了滿足好奇心,我認為有兩個主要目的:為了得到功利,以及為了獲得啟發。進一步觀察,它們分別是為了回答人生兩大難題:
- 要如何在這世界上生存下去?
- 自己活在世上的意義是什麼?
前者是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的是知識;後者恐怕是無法解決的問題,需要的是智慧。想在這世界生存下去,你會需要功利的知識。聽到功利兩字先別排斥,它就是指可以讓你賺到錢的知識,可以讓你生活下去的技能。比如提升工作能力的知識,管理金錢的知識,在眾人面前演說的知識,做出正確決策的知識等,學習這些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原則上這方面你只要懂愈多就賺愈多,也愈容易在這世界生存下去。
何況,人無法從自己的無知中賺到錢,卻可能因為無知被人騙走錢。學習就可以讓人賺到錢,也可以防範被人騙走錢,多好。的確,學東西有時不是為了錢,但若是,其實也無妨。打從人類文明進展到以貝殼作為原始貨幣後,人就注定一輩子跟錢脫離不了關係。為了功利而學習,其實就跟為了餬口而付出勞力,為了累積經驗當學徒,為了獵捕食物學習用工具狩獵差不多。
然而,當一個人的生活趨於穩定,或是遇到一時之間無法克服的問題,甚至是一再遇到不公平的事,自然會去思考活在世上的意義。此時,我們就會需要透過學習獲得啟發。人的一生不過數十年,但已足夠我們遭遇各種無法理解的事。此時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再也別去探究,或是持續地探索。這兩條路沒有誰好誰壞,但兩者都需要智慧。
繼續閱讀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