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武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2-28 07:23
鄒至莊: 中國不會躁進
2010-02-28 工商時報 【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中研院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華裔榮譽教授鄒至莊(Gregory Chow)昨天表示,中國經濟成長最重要的3項議題:通貨膨脹、人力資源、人均所得,為中國當局政策擬訂時最為關切的核心。他認為,中國領導人非常謹慎地在推動國家發展,不會在任何政策上採取躁進作法,中國經濟高度成長勢必會再持續10年!
研究中國經濟長達30年的鄒至莊,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從他著作等身的研究成果來看,他對於中國以政治領導經濟,沒有太多的批評,且讚同中國當局嚴格控制貨幣政策、貨幣匯率等。
他昨天談及人民幣升值可能走向時,就表示,即使人民幣現在公認是價值低估,中國官方仍把自己擺在小鞋裡,堅持走自己的路,絕不會讓它突然大幅升值,而且中國藉由低廉貨幣強化出口的想法,不會有所改變。
在中國經濟的3大議題上,鄒至莊指出,中國長年以來都有通貨膨脹問題,無論是經改之前或經改後,因此他認同,經濟發展和一個國家採用何種政體沒有必然關係。但通膨之所以會發生,與貨幣供給政策決定有關,例如1984年中國貨幣供給突然成長50%,造成1980年代通膨率遽增,爾後就因民生困難、人心浮動發生六四事件,因此通膨問題控制成為中國當局特別在意的議題。
此外,他認為,台灣積極投資中國主要是看上中國的人力資源,中國人口眾多、政府龐大資源投入教育,人力素質快速提升,即使香港排名國際的大學現在都要被中國追趕過去了。中國的金融市場快速成長,一則有香港經驗的學習,另則上海金融中心吸引國際人才,取得快速成長的最好契機。
而人均所得則是中國當局的頭痛問題,例如中國的醫療照護 (Healthcare)沒有隨經濟成長而提升供應量,他的研究顯示中國醫療總支出除去通膨因素後幾乎沒有成長,他認為可能是因為中國政府把發展醫療照護的責任授權給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通常缺乏動機去改善醫療,寧可將資源投入都市或經濟發展。
鄒至莊曾於1960年代提出著名的「鄒氏檢驗」(Chow Test),是現在每個接觸計量經濟學的經濟學系學生必學的理論模型,他也曾參與當年的「5人小組」,與經濟耆老劉大中、蔣碩傑等自美返台,為台灣經濟發展規畫提出藍圖大綱。此次他是返台參加中研院士會前會議,並赴廈門大學講學,同時為台灣經濟學會發表一場公開演講,吸引馬政府多位財經幕僚到場聆聽,如前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前經建會主委陳添枝、金融研訓院董事長許嘉棟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