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6-20 09:41
疫情下消失的人權…
新冠疫情爆發後,政府不管是禁止「小明」返台,或認為成功的科技防疫,從電子圍籬、天網系統監控居家隔離者,到萬華疫情爆發後,10多萬人被列高危險族群,健保卡遭註記卻未獲告知、到早已爭議連連的簡訊實聯制,指揮中心一次又一次,以防疫之名祭出的手段,甚至是政府引以為傲的科技防疫成果,實際上都一再對民眾數位隱私人權造成侵害。
這波本土疫情嚴重爆發後,政府為控制疫情,上月19日推出「簡訊實聯制」,一個月來全國已經發送3.5億則簡訊,雖說是基於「防疫、滅疫」需要,但也讓全民行蹤曝光,個人隱私無所遁形,法官揭露警方聲請搜索票,利用嫌犯以簡訊實聯制發送的簡訊來鎖定嫌犯行蹤,再度讓大眾省思,是否為了防疫、就可不顧人權?
因為疫情嚴重,政府為掌控疫情,實施「簡訊實聯制」,讓民眾上市場買菜、到超市購物、加油,甚至連買路邊攤,都會留下足跡紀錄。
政府實施「簡訊實聯制」或許立意良善,一旦民眾確診,即能追蹤染疫足跡、與那些人接觸,適時找出接觸者,能有效追蹤、防制疫惰,但有利也必一弊,此舉等於讓每個人行蹤都可被電信公司、甚至政府機器掌控。
指揮中心一再向國人保證簡訊「只會作為疫調使用」時,但法官張淵森從審查警方搜索票時就發現,警方確實可能利用民眾發送的簡訊來掌控嫌犯的行蹤。
事實上,這不是政府科技防疫作為第一次被發現可能侵害人權,不管是跨年活動時,出動天網系統監控居家隔離者、萬華疫情爆發後,有居民去醫院被拒收才知道健保卡被註記。
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不管是台灣人權促進會、甚至是國際特赦組織,都曾對台灣科技防疫作為提出質疑與檢討,但指揮中心卻總是視而不見。
蔡政府常自稱是重視人權,從閣揆到行政院發言人,也都曾是人權律師出身,但對防疫作為可能涉及侵害人權的時候,政府團隊中的過往為民眾基本人權捍衛的聲音,竟都噤聲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