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交易員多年來常有這麼一句話,全球最大債券市場流動性無虞,除了真正需要時例外。
上周美國公債殖利率驚心動魄地翻揚,或許為這樣的鐵律提供又一證據,也在這個全球規模21兆美元市場裡引發又一波的反思。股票市場很容易突然間大漲大跌,但在大部分地區視為無風險的利率指標的政府債券市場中,出現這種閃漲,本來就該少之又少。
然而,美國公債卻不時大起大落。有些市場人士認為,這跟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加強對銀行監管有關係。2014年10月殖利率無故發生12分鐘內崩盤又反彈,曾一度對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引發關注。一年前在疫情掀起的混亂中,避險基金槓桿操作失靈導致恐慌性拋售加劇,再度暴露了這個問題。再來是上周,30年期公債券買賣價差創下2020年3月市場恐慌以來之最。
Medley Global Advisors全球宏觀戰略董事總經理Ben Emons說,最近的狀況「深刻提醒我們,在最深廣的債券市場,流動性突然消失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問題在於,這個龐大的市場如今這麼容易突然震盪,是否跟銀行持有美國公債會更加困難有關?有分析人士說,聯準會(Fed)放寬銀行資本要求的措施將於3月31日結束,是否延長還不確定,因此加劇了上周的動盪。外界認為,在疫情初期實施的這一措施,讓銀行更容易在資產負債表上增加美國公債。(延伸閱讀:
會員專屬/Fed應放任長期利率上升 別管退場風暴)
2014年的狀況,已引起對市場結構的深入研究,而監管機構也推行像是增加透明度的若干改革,市場也預料未來可能還將有更多措施來加強市場結構。
聯準會(Fed)理事布蘭納德周一在國際銀行家協會的講辭中指出,「儘管發生像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相關的資金流動規模和速度的可能性相當低,但這一危機凸顯了極其重要的美國公債市場的弱點,值得謹慎分析。」
上周債券市場暴跌(後來大致已收復失地)有很多潛在的元凶,從經濟數據好轉,到較為技術面驅動因素都有。Fed 超寬鬆政策以及美國可望推出財政刺激措施,讓投資人押注經濟成長和通膨加速。此外還有一波凸性避險(convexity hedging),以及期貨投資顧問(CTA)在內順勢投資人的平倉。
瑞信策略師波札爾(Zoltan Pozsar)認為,這波走勢始於亞洲,債券投資人對澳洲和紐西蘭央行視為鷹派的跡象有所反應。利率差額交易(carry trade)和債券市場上其他槓桿部位被清理後,這種投資情緒接著蔓延到美國。上周四災難性的7年期公債標售,更加劇這場波動。
摩根大通策略師 Henry St John等人在報告中寫道,上周的狀況 「讓人想起近年來其他一些主要歸咎於美國公債市場微結構惡化的重大事例」。
摩根大通匯整的資料顯示,美國公債流動性的一項關鍵指標──市場深度,即在價格並無大幅波動情況下的交易能力,在2020年3月重挫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從未出現的水準。上周,這種嚴重的流動性短缺局面並未再次出現。
債券市場上周的暴跌只是短暫衝擊了股市,在月底買盤推動美國公債殖利率大幅回落之後,本周美股再度上漲。
Fed去年3月將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準,推出了一系列緊急貸款機制,並擴大了債券購買規模,以確保較低的借貸成本得以維持並平穩市場運行。市場運作失靈,已經引發監管機構和市場人士要求改革的呼聲。
目前為止,美國公債已經穩定下來。波札爾指出,殖利率的飆升,為一些價值投資人提供進場並獲得額外收益的機會,實際上也有助抵銷槓桿投資人上周急著退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