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大台北地區民生用水所需,除了18年前的大旱之外,台北人幾乎不擔心翡翠水庫會
缺水。不過,今年以來情況已有變化,水庫水位罕見地一路掉到150公尺左右,總蓄水量只剩一半,並跌破歷年水位平均值,背後原因除了新北市民擴大分飲翡翠水,翡管局認為
氣候變遷影響漸趨明顯,雨下得少造成水位短期難以止跌。
罕見與歷年平均水位呈現「死亡交叉」
翡翠水庫歷史平均水位在153.25公尺,但昨天跌到150.98公尺,罕見地呈現「死亡交叉」。翡管局副局長李延財說,萬一水位再往下跌到140公尺左右,當年被水庫淹沒的碧山國小遺跡就會見天日了,但他相信在翡管局審慎控管及操作下,加上中央氣象局未來三個月的預報資料,應該不致落到這個窘境。他估計10月底前,翡翠水庫都能充分供應雙北的用水。
李延財認為最近三個月來降雨偏少,是造成翡翠水庫水量出的多、進的少的主因之一。該局統計6月以來只下了474毫米,只有歷年同期平均雨量的51%,等於少了一半的降雨;今年初至今,降雨量比歷年平均值少了三成。
翡翠水庫水位近日罕見地跌到150公尺左右,與歷年平均水位呈現出現死亡交叉。圖/取自翡管局官網
午後雷陣雨急又猛 來不及擴及水庫集水區
翡管局表示,以往降雨正常時,供應大台北地區用水只要取水庫下游的南勢溪溪水使用就差不多足夠,頂多取少量水庫的水;但今年雨下得少,大部分的雨下在市區,沒下在集水區,才造成民生用水不斷從水庫取水的現象。
氣象達人彭啟明表示,台北人可能會困惑「不是常下午後雷陣雨嗎?」其實這是都市熱島效應下的常態,熱島效應會造成市區及郊區局部熱對流,且對流非常旺盛,雨會下得又急又猛,但不會擴及水庫集水區。正因雨沒下在可以貯水的地區,若氣候變遷、熱島效應不改善,未來面對缺水的風險就愈大。
翡翠水庫水位近日罕見地跌到150公尺左右,與歷年平均水位呈現死亡交叉,庫容只剩一半,翡管局認為氣候變遷的影響逐漸明顯。圖/翡管局提供
氣象達人:氣候變遷改變降雨型態 須認真省水
日前曾文水庫也面臨相同的窘境,南台灣暴雨水淹平原和都會區,曾文水庫進帳卻極少,所幸昨天風向改變,強勁的西南風把降雨範圍往內陸推移,讓曾文水庫增加六十幾毫米進帳。彭啟明認為,氣候變遷會改變降雨型態,民眾和企業必須認真看待省水這件事。
翡翠水庫加大供水給新北 水位持續走下波
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指出,翡翠水庫蓄水量向來持盈保泰,掉到一半確實比較罕見,主因之一是今年以來降雨量偏少,造成三峽河進鳶山堰的水量也大減。加上石門水庫供水也吃緊,水利署透過板新二期供水系統,調度翡翠水庫加大供水給新北市,從原本每天約63噸增加到72萬噸,在降雨少、供水多的雙重夾擊下,讓水庫水位持續走下波。
今年以來降雨量偏少,翡翠水庫透過板新二期供水系統,每天調度72萬噸供水給新北市,多雙重夾擊下水位持續走下波,圖為板新二期浮洲加壓站通水儀式。圖/行政院提供
王藝峰說,今夏高溫,加上雨不下在集水區,確實看出氣候變遷的威力。不過,翡翠水庫已比其他水庫得天獨厚,它不僅能收納夏季豐水期的雨水,因座落東北季風的迎風面,也能收集冬雨,「冬夏通吃」造就它不易缺水的優勢。
王藝峰細數台灣西部各縣市主要溪流在豐水期與枯水期的流量差異,從台北景美溪的6比4,到台南曾文溪擴大為9比1,說明中南部水庫在秋冬枯水期的缺水風險更大。水利署正透過各地打造用水調度系統,結合管控農業用水,確保各地用水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