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8-19 09:54
美債與黃金不怕通膨升高 只怕肺炎退燒
美國7月核心消費者物價(CPI)單月升幅為1991年初以來最大,曾引發美國公債及黃金市場動盪。但美債與黃金其實並不擔心通膨猛升,真正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明顯退燒。
今年初由於肺炎疫情擴散,使經濟活動驟停,自然會產生通縮壓力;現在經濟逐漸解禁,物價強彈也很自然。不過的確存在一些真正的通膨壓力。
在金融海嘯之後,各國央行雖大買公債,卻未推升通膨,那為何這次通膨可能升高?
彭博資訊金融市場資深專欄作者歐瑟士(John Authers)指出,原因就在於上次各國央行購債之際,政府卻大肆撙節支出,導致資產價格持續上漲、貧富差距拉大,但未引發通膨。
這次不僅央行購債,政府也擴張支出,使產品的需求也增加,從而拉升通膨。這種說法是否確實,還需要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來檢驗。
再看市場反應。美國公布7月CPI勁升當天,雖帶動通膨預期上升,但公債殖利率卻未受多大影響;之後一天政府標售公債成績不佳,殖利率上升,但通膨預期卻不變。這表示投資人並不特別擔心通膨壓力,反而更重視公債供給過多的風險。
目前真正推動債市的力量,其實是「抗炎」的進展如何。6月初以及過去兩周疫情稍稍降溫時,公債殖利率便勁升。為何會如此?又回到聯準會(Fed)的態度。Fed主席鮑爾明確表示,目前貨幣政策將隨著疫情而動,其他因素都無關緊要。
再者,不少Fed決策官員公開提到「平均通膨目標」,亦即Fed並非緊盯著2%單一目標不放,通膨率偶爾超標也無妨。如此一來,債市不必過於擔心物價及通膨預期上升,因為通膨率必須遠超過2%時才會使Fed擔心。但如果抗炎獲得重大進展,則貨幣政策便可能較早恢復正常,亦即可能升息,這才是債市真正關心的事。
依據以往經驗,當通膨預期升高時,會直接帶動長期殖利率升高,但現在卻並非如此,因為投資人已經假定Fed將採用平均通膨率目標,而非單一目標。唯一會把債市投資人嚇跑的事,就是防疫工作獲得重大進展。
通膨升高,但公債殖利率仍盤旋低檔,也導致10年期美債實質殖利率逼近負1%。如果未來通膨再升,但Fed並不升息,實質利率還會更低,這也將使黃金更具吸引力。上周CPI公布後,金價雖然大幅回檔,但從未跌破50日均線支撐,顯示短線上升動能仍強。
目前投資人相信通膨正在上升,但Fed不會對此採取任何動作,因此仍然看好黃金。但如果肺炎疫情持續降溫,金價同樣也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