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毅 發達公司副總
-
來源:實力養成
發佈於 2009-07-18 22:47
大趨勢選股法
有許多種選股的方法,讓人實在非常的「混淆」,以下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思考。
技術分析者的惡夢
「方法I(價格波動率突破)首先透過擠壓來偵測價格壓縮程度,然後等待價格區間擴張,順勢而為。關於這套方法的操作績效,假動作的認知,以及成交量技術指標提供的確認,顯然都有所助益。觀察的潛在交易對象,數量上應該合理--至少要有數百支股票--每天都至少找出幾支可能的候選股票,進行最後評估。」這是技術分析大師包寧傑的建議(摘自「包寧傑帶狀操作法」)。
依據我實作的狀況,符合相同選股條件的股票,在某一段時期內的確會高達數十檔之多。那個「最後的評估」到底是如何進行的?也許你可以再設定許多參數使符合條件者縮減到少數幾檔,問題是這種參數的設定真的是有效的嗎?你有經過嚴格的「回溯測試」嗎?還是只是為了縮小範圍?
理性分析與口袋名單
包寧傑最後採取的解決方法應該是「理性分析」。
「..還有另一種重要觀念值得參考:理性分析 (Rational Analysis)。按照這種方法,唯有經過確認的強勢表現,才考慮買進;唯有經過確認的疲弱表現,才考慮賣出。所以,我們大可根據經濟基本分析方法,預先整理交易對象,分別編製買進與賣出清單。對於技術交易系統提供的訊號,我們只接受買進清單股票的買進訊號或賣出清單股票的賣出訊號。」(摘自「包寧傑帶狀操作法」)
問題還是存在,基本分析的定義為何?
投機家的遠見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說道:「投機家是有遠見的戰略家,是三思而後行的證券交易人士,能準確的預測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趨勢,並從中獲利。」
現在我們來看看偉大的投機家的下場。
「...以往言論相當受大陸投資界重視的大師羅傑斯,因為在07年1月26日,上證指數在2800點時分析指出,A股已經出現泡沫,但事實上,在不到4個月內,上證卻突破了4千點。另外,去年7月這位大師表示,只有中國股市漲3倍時他才會賣,並且預言大陸股市將有80年的榮景;雖然之後大陸股市確實再漲了1千點,但隨時就出現跌跌不休的行情至今未變。」
參考《不要預測股市》一文中所描述的有「遠見」者的下場,幾乎就是一幕幕的鬧劇與笑話,使用這種方法你成為笑話的機率也是頗高的,問題是,你可能還要賠掉一生辛苦賺來的財富,比如說你像羅傑斯一樣看多石油會漲到200美元而在100美元的時候進場,那現在的下場將如何?
投資熟悉的事業
也許你對於石油不是很在行,但你是某個領域方面的專家,應該可以靠這個在股票上賺大錢吧?
美國財政部端出清理不良資產大餐,全球市場多以肯定回應,但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看法南轅北轍,去年新科得主克魯曼唱衰此方案注定失敗。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葛里茲(Joseph Stiglitz)則痛斥,歐巴馬當局的計畫,簡直像在搶劫美國納稅人,讓他們承擔更高風險。相形之下,和史提葛里茲共享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的史賓塞(Michael Spence),對蓋納較有信心,認為成功機會很大。(參考《950325-別以為了,你是超級諾貝爾獎得主嗎?》)
如果你是克魯曼,那麼既然認為此方案注定失敗,似乎可以採取大舉放空的策略。也許你比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看法更精闢,也可以壓寶在是會成功或會失敗,但那是笑話嗎?
你不可能比分析師高明
也許那些題目太大了,那我們專注在「一家公司」如何?
但是你的分析不太可能強過股票分析師。要不然你以為證券公司花那麼多錢養一些分析師是在吃「白飯」的嗎?他們有專門研究「半導體」產業的,有專門研究「塑化」產業的,...他們經常去拜訪公司,他們有雇用一些電腦人員或工讀生幫他們統計、預估下一個月的營收或下一季的獲利預估,更可怕的是,他們有的妻子就是該公司的高級主管、他們有一些朋友在...,總而言之,你若以為你的分析會比那些分析師更高明,那是在說笑話嗎?
也許你會說,分析師又不準,他們是反指標。如果真是這樣,那他們還真是準的可怕,因為使用者付費,如果你得到的「免費」資訊是不準的,那表示他們的「付費」資訊是非常準的。
還好,準不準其實也沒佔到多少便宜。交易員的績效往往是由整體市場的波動或運氣所決定,而非對特定股票的精確分析。
總而言之,想靠超越分析師的分析而取得勝利是不智之舉。
尋找下一波的大趨勢
在過去幾年,如果能掌握油價、商品、新興市場的大趨勢,顯然有許多的機會足以致富。如果你想賺大錢,試試尋找大趨勢。但我們抓得到大趨勢嗎?預測未來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嗎?我們是否需要具備異於常人的「遠見」?如果是這樣,那顯然你的成功機會不大,一般人總喜歡尋找與眾不同的成功方法,卻忽略了自己通常也只是一般人。還好,只要你稍微用一點心,大趨勢通常顯而易見。
市場對結構性影響的反應遲緩
「結構性的影響是深植於體系的因素,可以稱為「大趨勢」的基本面因素,它們對經濟產生緩慢持久的效應。印度和中國的廉價勞力供給,對西方經濟體產生緩慢且幾近隱約的衝擊。由於是結構性的影響,它不太可能一夕間消失,其效應甚至會持續數十年。
由於結構性的影響如此獨特,其效應可能難以預測和衡量。它們和一般的經濟循環不一樣,經濟學家沒有足夠經驗來預測其效應,就像他們預測利率的上揚或下降。這是我相信大趨勢的影響經常被金融市場低估的原因。這類影響需要相當時間才能充分反應在市場價格上。如果我們能辨識它們和可能產生的衝擊,就能找到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理查‧法瑞)
雖然眾所周知 ,趨勢持續存在
「趨勢可以提供投資人大好機會,藉押注在趨勢,你可以獲得多幾個百分比的機率讓你賺錢。
大多數金融市場的這類機會往被發現後,很快就會消失。如果你發現有個地方可以買到便宜的蘋果,轉賣給當地水果店後可以賺錢,你會全部買下,直到一個也不剩。市場也有同樣的效應:利用會導致消失。
不過,趨勢的韌性很強。因為它們只提供幾個百分點的優勢,所以不像便宜的蘋果那樣明顯和容易利用。
雖然趨勢是眾所周知的事,我相信這個市場無效率將持續存在,甚至是最後消失的一個。趨勢受到背後龐大的力量保護,它們不是單純的訂價錯誤所造成,而是一些韌性十足的重大基本而因素,所以不容易消失。趨勢的成因如下:
市場以漸進方式吸收資訊
價格因為慣性和懷疑而慢慢改變
價格上漲吸引買家
經濟循環形成市場循環
了解這些力量影響價格行為極其重要。如果能辨識和了解背後的原因,我們的觀察--例如價格呈現趨勢性的移動--才能產生更大的力量。」(理查‧法瑞)
趨勢代表資訊漸次散布
「趨勢的第一個原因是,重大資訊的全面影響無法立即被所有市場吸收。
你可能覺得很驚訝,市場完全吸收新資訊的速度竟如此緩慢。在我們的時代,不斷出爐的統計數字和宣布的消息,藉迅雷般的通訊快速傳播,製造出即時的反應。
不過,市場立即的反應並非全貌,消息的影響性往往曖昧不清,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完全反應在價格上。
經濟和社會的趨勢性發展,例如中國的穩定崛起,經常被市場低估,它們未獲得像每月報告般這麼密集的注意和報紙報導。所以即使中國對市場極其重要,它的影響性卻無法以一個統計數字來涵蓋,而市場參與者只能按各自的步調來做反應。
這個策略的總結是:資訊和分析需要時間才能傳遍市場。反應的延遲就是價格趨勢的原因。」(理查‧法瑞)
價格反應因為慣性和懷疑而延遲
「人的天性是堅持己見,即使出現了相反的明確證據。這種天性也展現在市場價格上。
有時候當新資訊披露時,價格有充足的理由跟隨著大幅移動。如果價格末立即反應,其原因是有些人需要時間才相信。
這導致價格朝正確趨勢移動的速度減緩,無法立即做出調整。1990年代初期,通貨膨脹和利率出現大幅下降的壓力,但是許多人心存懷疑,尤其是經歷過1980年代通膨高漲的人。
我依稀記得,甚至連葛林斯班也經過一段時間才相信。他不是擔心1990年代中期金價上漲會帶來通貨膨脹嗎?現在他可能會自覺臉上無光,尤其是大家都把現在的低利率歸功給他。總之,公債殖利率緩緩下跌,形成了一個整體而言很好的趨勢。
分析師與經濟學家的群體本能,協助維繫了這種慣性。除了極少數譁眾取寵的專家外,大部分預測者不喜歡以名聲為賭注進行「大預測」。信譽得來不易,毀於一旦卻不難。很少人有勇氣預測那斯達克指數在1999年會上漲近一倍,或隔年下跌近80%。因此,所有人都慢慢調整對基本面和價格的預測,而這種遲緩反應造就了趨勢。」(理查‧法瑞)
上漲中的價格會吸引買家
「在經濟理論中,價格上漲會減緩需求,而價格下跌會刺激需求。以蘋果為例,如果蘋果價格上漲,大家自然會減少購買蘋果,改買別的水果。另一方面,如果蘋果價格下跌,大家會多買蘋果。
不起眼的蘋果是很直截了當的資產,買來就是要食用,沒有人會預測它的未來。它的價格相當穩定,任何波動都很容易解釋。
但在金融市場,情況就大不相同。價格上漲實際上可能吸引買家,而價格下跌則會吸引買家。
在許多情況下,金融資產的購買者是著眼於未來的價格。和蘋果不同,這些資產沒有單純的原始價值,你不能吃你的股票憑證!購買金融資產是為了它能提供某種金融利得。一般而言,買家要有把握以後會有人願意以合理的價格,同他們購買這些資產。
不過,投資人要對未來擁有信心是相當困難的事。市場充斥各種資訊,要從不同的事實和傳聞中找到一致的訊息是一大挑戰。也因為有這種困難,心理因素在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為金融資產估價極為困難,我們很容易受到別人影響。看到價格上漲,我們非但不會因為較高價格而打消念頭,反而更受誘惑而買進。我們很自然有下列反應:
推斷和假設價格會漲得更高。
因為別人在買,所以是好交易。買家可能是「專家」。
因為別人買進而勇氣大增,因為你並不孤單。
局外人可能很驚訝地發現,金融並非完全是邏輯和數學!
這類行為同時影響專家和新手。上漲的價格吸引更多人買進,而下跌的價格造就更多賣出,這是市場呈趨勢性移動的方式。」(理查‧法瑞)
經濟循環造就市場循環
「經濟發展呈現循環性,通常不會隨機地升溫或冷卻。即使過去二十五年來呈現不錯的經濟擴張,還是有數個定義明確的小循環。
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的話)的市場價格主要受到經濟情勢的影響,因此價格也傾向於以循環的力式移動。即使是著眼於未來的長期市場,如長期利率、外匯和股價,都深受循環影響,都反應出循環模式。
在完全效率市場,經濟循環可以完全預測,因為經濟一定會從衰退回升。然而,和其他大趨勢性的影響因素一樣,分析師也需要時間才會被說服。」(理查‧法瑞)
隨共識起舞很安全
「有一次我和幾位銀行家坐在倫敦一家酒吧,有人問我對市場的看法,我說同意共識的觀點。我立即從其中一位銀行家的表情看出,他認為我太沒有判斷力,或者更糟。「共識經常是錯的!」他不以為然地說。
我當然不同意。事實上,如果你想投入市場的大行情,在某個時候你需要共識站在你這邊。
我不相信媒體上的專家能事先猜中市場價格。不過,這不表示他們不能反應基本面的廣泛共識。在持有一個部位一陣子後,你買進的理由可能已經眾所周知、顯而易見。事實上,你可以在買進的理由已經眾所周知時,才建立部位。這些基本面因素即使已被廣泛討論,獲得許多注意,仍然可以繼續推動價格。
大趨勢通常涉及很長的時期,而推動它們的基本面因素早已被大家熟知,變得顯而易見。
日本股市的下跌是個好例子。1990年初,日經指數接近40,000點,到2003年跌到7,500點,然後反彈到約11,000點(譯註:迄2006年7月,日經指數漲到約15,000點)。令人驚異的是,大多數推動日股下跌的因素在市場下跌之初已廣為人知,尤其是銀行業疲弱和經濟成長不振。這些基本面因素長久以來就是共識。
另一個例子是油價。我先前討論過油價,在我寫作本書時,油價已創下每桶50美元的新高峰,推動它不斷上漲的原因幾個月以來都沒改變,包括中束緊張情勢、奈及利亞的動盪不安,和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需求穩定增加。這些因素了無新意,人盡皆知(譯註:迄2006年6月,紐約期貨油價每桶約70美元)。
當這類市場出現這類大行情時,會吸引很多的注意。媒體報導和分析會愈來愈多。如果你有一個表現不錯的部位,這些注意會讓你緊張,你可能忍不住想,所有消息已經反應在價格上了。別擔心,與共識起舞很安全,而且在大行情中唯有如此才是上策。」(理查‧法瑞)
結合基本分析與價格行為
「我見過許多人有好點子,卻因為執行不良而造成虧損。他們有些壞習慣,例如在下跌的市場買進,或太早結清賺錢部位。和許多事情一樣,『時機就是一切』。最令人挫折的是看對市場,到頭來卻賠錢。」(理查‧法瑞)
所以你必須結合技術性的操作,在適當的時機出手,規劃加減碼的策略,同時作好你的風險管理。
大趨勢選股法
大量閱讀各種報章、雜誌,從中發現正在形成的大趨勢,你不需要比別人先行發現或預知,你只要及時跟上就可以了。
從技術線圖上你有時可以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比如某個類股或個股的強勢或弱勢而得到一些訊息讓你集中注意力去研究。比如說:富士康與康師傅的強弱代表什麼意義?
將你的投資範圍擴大到全世界,不必只侷限在一個國家的股票。
『時機就是一切』,有了好的標的還要有好的時機,而再好的點子,如果缺少風險管理,那都是非常危險的。這一切,就是我們通常所熟知的「順勢操作」「嚴格停損」...等等。
所以你還是先準備好你的口袋名單,然後從其中挑選個股作技術性操作。但你的口袋名單,所依據的不是公司的基本面、老闆的品格、營收、獲利,或是你對於產業的遠見與先知等等,而是已經成形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