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53/5361.jpg)
-
Radiant 發達集團專員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09-05-11 19:23
當女人遇上老處男 怎麼辦
當女人遇上老處男 怎麼辦
當某一天,你碰到一位對性愛懵懂的老處男,你該怎麼辦?是萬金不換,趕緊據為己有?還是頭也不回地擯棄?是嘲笑他,還是安慰他?是高興還是憂愁?
處男有什麼不好
安迪40歲,在音像店工作。在朋友眼裏,他唯一的缺陷就是他的處男身份。雖然安迪自己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可替他擔心的人很多,一群狐朋狗友更是想方設法要為他找個女朋友,全力幫助他儘快“成人”。翠西是一位40歲的單身母親,她堅韌開朗的個性深深地吸引了安迪。但朋友門都替他高興時,安迪和翠西卻簽定了無性戀愛的協議……
這部名叫《40歲的處男》的電影,把大家的眼光放到老處男這一部分男人身上。日本媒體《今日日本》對36歲的男子新可玄代(NikkanGendai)進行了長達數年的跟蹤採訪。當問及他為什麼要一直保持處男時,他反問道:“我這樣不是很正常嗎?我知道自己是V族(注:指單身一族),V族沒有性生活也很正常啊。我很矮小,不引人注目,沒辦法,爹媽給的。有人故意給我寄來了三張明信片。第一張明信片上說:你醜陋你矮小,你走路難看;第二張上寫:你不帥氣,不像男子漢;第三張明信片上寫:你為什麼還是處男?我也想問問你們,做處男有什麼不好?”
後來,新可玄代想找一位女友。他打扮得像個紳士,可是每次結識一位女友,在和女友聊天坦白他是處男時,女友先是不信,在他的再三保證下又感到吃驚,最後對方都會對他說:“那我們還是做朋友吧!”“我知道她們心裏在想,這個年齡還是處男,真不可思議!但我想,有沒有性體驗並不能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正常的標準。”
事實上,據調查日本每十名成年男子中就有一名沒有性體驗。日本家庭計劃聯合會主任咼鰲北木(Kunio Kitamura)認為,日本男女正常交往的能力很低。其中許多男性不能正確對待男女交往,原因是他們在網上看到了太多有關性的影片,影片中對於性內容的過分渲染,令他們對現實中的性體驗失去了興趣。他們害怕自己和女性過性生活時,無法勃起或無法讓對方感到滿意,因此回避與人相愛做愛。取而代之的是用簡單的手淫方式,解決自己的性饑渴問題。
英國杜蕾斯公司曾在41個國家做過一項問卷調查:“你能將自己的性慾望轉達給搭檔嗎?”統計結果發現,日本男子的異性交往能力排名最後,這或許是日本出生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為什麼會一直是處男
有些人認為老處男可能會變成連環殺手或怪人;另一些人則抱以同情,認為老處男屬於無人調教者,需要指導;有些人則設法拯救他們,認為他們可以通過教育獲得正常人的愛及性,如果社會不關注他們,他們可能會終生無後。
可是,怎樣才能改變處男們的現有狀況呢?男人的第一次性體驗往往讓他們感到驕傲、自豪。根據法國國民人口統計研究院(INED)的研究發現,西歐男性第一次性交的平均年齡是17歲。如果他們推遲首次性體驗的年齡,會在心理上產生一種錯覺,即他們原本是一隻鷹,卻因為求愛而變成了一隻麻雀。如果第一次求愛失敗,年輕的男性都會自動把自己與失意者或失敗者聯繫起來。
此外,由於種種原因,如社會競爭、壓力、不願承擔社會職責等,處男們本能的願望被擠壓得越來越小,求偶時就顯得可憐而懦弱,無所適從消極地面對這一切,因此才有了這樣的結局:當一個女孩熱切地期盼著一個男孩給她獻花時,男孩卻滿腦子“自私自利”地想著和她做愛的畫面,把“愛在前,性在後”的道理拋之腦後。
這想法往往會給男孩的初次性體驗帶來三種結果:
其一:邂逅性工作者;其二:與一個對性好奇的異性發生短暫的性愛;其三:通過浪漫的方式與女友獲得完美的性體驗。前兩種結果是因為他們缺乏自信和求愛的持續性,第三種情況則需要付出相當的耐心和長久的等待。因此,一個成熟的男性因某些原因羞于求愛,那麼他可能會失去愛,失去和女性交往的機會,長期生活在無愛的“環境”裏,這也是導致老處男出現的第一大原因。
一些國家的社會性心理學家發現這點後,向政府提出建議,希望政府能關注及解決處男問題,特別是那些低出生率的國家。在德國柏林,有一家特別的機構,專門聘請有豐富性經驗的女人幫助調教處男。這些女人擁有特殊的技巧和智慧,對處男的幫助很大。在荷蘭,一些學校開設了特殊的課程,幫助處男拋棄童貞。男性上這種課需要交納3500歐元學費。雖然很昂貴,但卻促使他們獲得一種特殊的技能,既學會了觀賞自身的裸體,又獲得向異性求愛和性愛的技巧。在教師的輔導下,他們最終擺脫處男的困擾。
2007年5月,英國一家電視臺播放了荷蘭一家處男學校的全部實況課程,它表明讓學員學會一些基本的性愛技巧是多麼的重要。他們學習擁抱、親吻、愛撫……這不僅可以改變他們一生,而且為社會解除了一種潛在的危機。26歲的詹姆士是這個節目的參加者,他向觀眾表明,他曾是一個最難調教的處男,比如他面對女性時,緊張得說不出話,如果和他說話的女孩子正好是他喜歡的類型,他會連聲音的大小都無法把握……學校會讓各種類型的女孩和他說話,訓練他,現在的他可以和女孩自如地聊天了。他說像這樣的學校應該早些出現,可以幫助很多男人解決無性問題。 有關研究人員認為,處男大多從小受到過分溺愛和保護,不能為自己做重大決定,遇到諸如未來要當父親的問題時,顯得驚慌失措無所適從;其次,這類男性的外表不太引人注目,他們又過於自信或害羞。女人拒絕他們不是因為外表,而是他們生硬的態度或古怪的行為。
最後,造成處男的原因還有承諾、信仰和信心等問題。數學家牛頓和哲學家康得都是著名的處男,他們只相信自己在科學上有才能,他們期望把本能也當作智慧,而這種“智慧”最好不要浪費在“毫無意義的性愛”上,更應該把這種能量用來追求科學。還有一些男性把自身的童貞看作一種優勢或無價之寶,失去它就意味著失去優勢。這在我們看來,是一種誤導。
別罵他,指導他
那些沒得到過性愛的男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即使很帥的男人也有可能出現上述症狀。他們生活中沒有性愛沒有浪漫,甚至沒有家庭生活,他們往往用一種失望的眼光看待世界,對生活失去信心。對此,日本家庭計劃聯合會認為,要解決出生率低下的問題,首先要在全國範圍內為男女開設異性溝通技能的課程,為男女創建更多的聯繫渠道,讓處男重拾生活的信心。他們認為異性間缺乏交往不僅在於溝通技巧的缺失,更在於相互間的認識誤區。
印度名為《展望》的週刊做了一項調查發現,約有50%的印度女人希望把自己嫁給處男。俄羅斯在線調查也發現,大多數婦女希望自己被無性體驗的男人所吸引。
一個俄羅斯女人說:“我25歲了,有房有車,我對異性特別挑剔。我不喜歡別人‘用過’的男人,我一定要做他生活中的第一個女人,他也一定要英俊和聰明。但後來我發現我男友曾談過戀愛,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原諒他,我發覺選擇他和在二手貨商店裏購買東西沒什麼兩樣。”
很明顯,處男在女人心目中往往被想像成18歲的完美小夥兒,而不是三十余歲就開始脫髮的男人。她們只想到,處男會對自己的第一次性愛之旅充滿感恩之心。但這類女人就像葉公好龍般,她們忘記處男之所以成為處男,正是因為他們有著自身的不足。而這些不足,又恰恰是很多女人不喜歡的。不僅如此,處男們懼怕求愛,他們很難有為愛付出一切的想法。
20歲的男女風華正茂,男性更容易春風得意,無性的生活對他們來說並不自卑,但心靈深處卻處處躲避現實。這就是為什麼處男遇事沉默不語,在決定選擇性搭檔時,前怕狼後怕虎。對此,他們需要學會特殊的技巧才能打破與女性交往之間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