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貝貝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4-23 18:30
科技業大浪淘沙 明日誰主天下?
科技業大浪淘沙 明日誰主天下?
Career職場情報誌作者: 撰文◎高永謀 | Career職場情報誌 – 2014年4月23日
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勝帆預期,未來發展最快速的,當屬穿戴裝置、智慧電視、智慧汽車,有機會引領科技業10年風騷。
科技業各次產業的消長速度加快,令求職者無所適從。誰都希望能找個未來一飛沖天的產業,自己也躬逢其盛,成為下一個科技新貴;最怕的是這個產業今日風光無限,沒多久卻盛極而衰,墜入無底深淵。
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勝帆觀察,熱門科技次產業從孕育、茁壯到成熟,時間已比往昔縮短許多,短則5年,長則10年。如今不僅NB、PC產業無法回春,就連引領風騷的智慧手機產業,也即將遭遇瓶頸,難以再維持高成長。未來發展最快速的,當屬智慧穿戴裝置、智慧家電、智慧汽車等產業。
智慧手機黃金歲月已落幕
「以宏達電為例,從孕育期到顛峰時期,前後約10年。」楊勝帆指出,智慧手機產業已進入成熟期,即使蘋果、三星等領導廠商拚命推出新機種,也無法再激起昔日的波瀾。近來中國的紅米機、小米機在台灣攻城掠地,不代表智慧手機產業尚有光明前景,反而意味著美好時代已然終結。
楊勝帆以IBM先前出售NB部門為例,並非IBM營運出現重大的危機,而是研判NB已無利可圖,決定「獲利了結」。果不其然,在聯想買下IBM的NB部門後,全球NB市場便每下愈況,固守NB戰線的台灣廠商如宏碁,就此跌入深淵,迄今看不到翻身跡象。
中國是科技潮流反指標
「只要在某個產業,中國企業的規模、營收名列前茅時,這個產業便將是夕陽產業。」楊勝帆指出,美國依然執全球科技業的牛耳,青年世代若想投入高潛力的科技次產業,目光不應朝西望向中國,而是往東看緊美國。美國當下積極研發的,首推智慧穿戴裝置、智慧家電、智慧汽車。
除了Google積極開發智慧眼鏡「Google glass」,楊勝帆認為,「智慧手錶」等穿戴裝置也將陸續推出,2014年將是轉捩點,如果行銷策略得宜,一旦相關產品量產上市後,將帶動終端電子消費產品的新風潮。他預期這股風潮可望持續5年,若能持續推出不同的產品,甚至可將風潮延長至10年。
科技新戰場 1︱穿戴裝置 智慧眼鏡勝過智慧手錶
在智慧穿戴裝置產業鏈中,台灣代工廠商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相關廠商皆已摩拳擦掌蓄勢待發。楊勝帆認為,智慧穿戴裝置風潮席捲全球後,App市場也將進入戰國時代,軟體、海量資料(Big Data)人才需求可望持續成長。
由於穿戴裝置比智慧型手機更輕巧,電池、IC要做得更細緻才行,功能也必須更強大持久,非常需要材料工程、IC設計人才投入研發。再者,智慧型手機已進軍網路購物,未來穿戴裝置也會搶食網購大餅,電子商務人才將會更搶手。
各種穿戴裝置中,楊勝帆認為,智慧手錶的推廣,恐怕比智慧眼鏡困難。因為近視人口有增無減,將普通眼鏡換成智慧眼鏡,只需考慮價格問題;但智慧手錶則不然,現在已經少有年輕消費者戴手錶,因為手機即可顯示時間。
智慧手錶要如何克服介面過小的問題,讓消費者不必瞇著眼睛上網,以提高配戴的意願?這攸關智慧手錶可否躍居主流商品。楊勝帆評估,遠端照護功能如測量血壓、心跳等,可望成為智慧手錶殺出重圍的利基。
科技新戰場 2︱智慧電視 電視革命浪潮即將湧現
在各種智慧家電中,楊勝帆研判,最快可在家電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當屬智慧電視。至於智慧冰箱、智慧烤箱等智慧家電,雖然技術早已不是問題,但因為冰箱、烤箱的汰換率極低,如何說服消費者購買,廠商仍得尋找新的突破點,否則很難進入量產階段。
「智慧電視結合電視與電腦,可上網隨選隨看影視節目,首當其衝者就是影視產業,而受惠最大的仍是網購產業。」楊勝帆樂觀預期,智慧電視的浪潮即將湧現,推估爆發時點應為2015年,最遲不會晚於2018年。而智慧家電產業版圖擴大,也將帶動電子商務、材料工程、資訊安全相關職缺。
台灣除了家電業者外,科技大廠如緯創、鴻海等,皆已加緊腳步布局智慧電視。楊勝帆語帶保留地說,求職者若想投入智慧家電產業,最好選擇智慧電視及其供應鏈的面板、LED、DRAM產業;至於其他智慧家電的前景,則有待觀察。
「物聯網」串連各種智慧家電
楊勝帆透露,除了美國、歐洲積極發展智慧家電,中國家電業者如美的集團、海爾集團,也大舉研發智慧家電,並擘劃以網路聯結所有家電的「物聯網」。雖然其產品尚難打入國際市場,但光靠其內需市場支撐,也可能有一番熱鬧紅火的景象。
「好比智慧冰箱,不但可告訴使用者,冰箱內剩下哪些菜,並規劃營養均衡的菜單;甚至當肉類、蔬菜快吃完時,還會提醒使用者添購。」楊勝帆直言,惰性為發明之母,電影《獵殺代理人》(Surrogates)中的情景,即人類所有事務皆由機器人代理,並非不可能出現。
科技新戰場 3︱電動汽車 特斯拉旋風 台灣同步受惠
過去半年來,台灣股市一直維持狹幅震盪,但汽車零組件類股卻一枝獨秀。而其股價飆漲的源頭,除了各國強化汽車安全法規外,主要是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銷售屢創佳績所帶動。
被譽為「汽車業蘋果公司」的特斯拉,原本打算在台灣成立一條生產線,最後卻決定返回美國。楊勝帆解讀,特斯拉更改設廠地點,原因是美國政府、投資銀行提供更優惠的條件。在外界資源挹注下,特斯拉一舉掃平電動車價格昂貴、充電過慢、安全係數偏低等3大障礙,年度銷售量從2萬輛躍升至6萬輛。
與全球每年汽車銷售量相較,6萬輛可說微乎其微,但電動車帶動傳統車輛大量使用車用電子零組件,卻蘊藏龐大的商機。楊勝帆說,繼蘋果、Facebook之後,特斯拉被視為帶動產業新革命的引擎;根據拓墣研究所的調查,在特斯拉生產鏈中,台灣廠商約占12%,這些協力廠商的前景,非常值得求職者留意。
無人駕駛車不再是夢想
除了特斯拉發展電動車,Google也積極研發無人駕駛車;未來,影集《霹靂遊俠》(Knight Rider)中的人性化電腦車「夥計」,將不再只是夢想。雖然,並非人人買得起無人駕駛車,但亦將激勵汽車零組件產業再上層樓。
在整車產業,台灣業者比不上國際巨擘,但在汽車零組件領域,卻有多家企業已是全球領導者,未來勢必招募更多新血。
楊勝帆強調,智慧穿戴裝置、智慧家電、智慧汽車產業風潮,未來「能見度」約可持續10年,但太陽能等綠色產業卻是長期趨勢。理工人才求職時,應優先考量這些具有發展潛力的科技次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