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i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1-31 19:52

馬年理財十大趨勢─人民幣商品 理財新寵兒

自2013年2月6日起國銀DBU獲准開辦人民幣業務,引發一股熱潮,期間雖然有冷卻過,但在10月全體外匯指定銀行(DBU)人民幣存款單月暴增222.24億元,創開辦以來最大月增金額,這也讓10月底DBU人民幣存款餘額衝高到885.04億元!
2013年底台灣的人民幣存款餘額即達1,000億人民幣,亦即過去香港花了6年的時間才累積的金額,台灣在一年左右即已達成,足見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殷切。而CEIC及BNPP IP亞洲等機構更預估,2015年台灣的人民幣存款餘額可再倍數成長至2,000億元!
法人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升值趨勢不變,人民幣計價商品也成了國人最哈的投資理財商品。再者,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在貨幣資產配置上除了新台幣、美元及澳幣之外,若持有部分人民幣,不僅可降低匯率風險,對於整體的報酬率也有幫助。
人民幣前景看好,該如何利用人民幣理財是今後重要課題。從2013年2月起,國內以人民幣計價的商品就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包括人民幣基金、結構型商品、保單、點心債、寶島債等一應具全。不過,人民幣上路第一年,似乎投資人還是以保守的定存先為人民幣理財的第一站,其他的商品都是一陣熱潮後就趨冷、觀望。
今年首季國內投信包括宏利、永豐、復華、華南永昌投信等就陸續推出人民幣計價基金,除了新募集的基金之外,還有既有基金發行人民幣計價級別基金,像是已發行點心債基金的投信如宏利、永豐、元大寶來、惠理康和、施羅德等都申請舊基金增發人民幣計價幣別。
不過,人民幣基金在2013年第一季熱過後,之後沉寂了兩季,到了第四季才又掀一波人民幣計價基金熱潮,其中國泰中國新興債券基金、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就募了近80億新台幣的金額。
投信業者分析,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的上路,對台灣的一般投資人來說,增加了除定存以外的人民幣投資理財工具,也可提供企業更靈活的人民幣資金調度工具;人民幣計價基金更可為政府鼓勵發行的「寶島債」增加買家,讓寶島債市場交易更活絡。
在人民幣保單部份,雖然在前三季時已有超過12家壽險公司推出人民幣投資型保單,但由於連結標的有限,造成市場買氣不如預期。據統計,截至2013年6月,人民幣保單銷售僅有國泰人壽已達1.9億人民幣,其餘業者都尚待努力中,甚至有首波就搶先開賣的壽險公司,至今銷售還不到400萬人民幣。
壽險業者分析,人民幣保單現在只准推出投資型商品,在盈虧自負的情況下,多數民眾購買時會有些猶豫,且換匯一天最多限2萬人民幣,也讓保費收入很難衝高,未來發展關鍵還是要看傳統型商品。不過,金管會曾指出,傳統型的人民幣壽險保單今年應可上路,因此據壽險業者估算,首年應該有400~600億元的人民幣傳統保單銷售量。據了解,人民幣傳統保單預定利率可能在2.5%左右。
合庫人壽表示,合庫的客戶很多是往返兩岸的中小企業主,常有人民幣資產規劃的需求,因此可用年金、壽險雙平台的合庫人壽人民幣投資型保單做規劃。
南山人壽產品發展暨行銷資深副總王瑜華建議,無論金額多寡,都要掌握「先理人、再理財」的原則,先從個人生活中急切要面對的問題與風險開始安排,預留年節必要性開支、償付債務並進行人身保障的檢視與規劃,再依據未來想達成的目標,選擇適合管道來進行理財規劃。
另外,2013年第一季連結人民幣匯率的「人民幣結構型商品」也一度造成熱賣,而人民幣仍處於升值狀態,很多人都已獲利了結。包括中信、玉山、永豐、日盛、星展等都陸續推出數檔這類的商品,報酬率高低取決於人民幣升貶程度,依每一檔條件而不同。
銀行主管表示,購買人民幣結構型商品要注意兩大事項,一是保本條件是否為100%保本;二是風險與報酬相伴,一般來說,可到8%、甚至雙位數報酬率的商品風險通常較高,若是人民幣兌美元匯價未達設定目標,很可能賠掉利息,一定要看清楚計息的條件。
而人民幣計價的寶島債,累計也有10檔、66億人民幣,目前市場上共計有銀行或企業發行的寶島債包括:中信銀、德銀、彰銀、東元電機及遠東新世紀及大陸交行、農行香港分行、建設銀行香港分行及中國銀行等。
銀行主管指出,相較於香港建構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是一步一步慢慢來,台灣則是一步到位。國內累積逾千億元的人民幣資金池後,將有助發展人民幣基金、保單、寶島債等人民幣商品,讓台灣更具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競爭優勢。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