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發達集團執行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3-12-02 01:45
天使走過人間 畢嘉士
本帖最後由 022 於 14-03-24 14:35 編輯
鄭弘儀談「牽手」 愛讓我們放手
【文/鄭弘儀】 .今周刊 884期2013/11/27
我和我太太在大二那年相戀,太太升大四時卻被診斷出罕見疾病。
我永遠無法忘記,那一天,她在打工途中突然昏倒,竟然血流不止,送到醫院時被檢出血小板嚴重不足,
一個我們根本沒聽過的「再生不良性貧血」名詞,就這樣成為我們的「第三者」。
儘管辛苦的路似乎就攤在我們面前,但我們多年的感情基礎,讓我沒辦法放棄,畢業後,決定牽她的手走上紅毯,一同面對各種挑戰。
只是沒想到,考驗竟然沒有因此結束,之後,我太太又被診斷出更為罕見的「貝歇氏症」。
有時我想:「當初,如果我不娶我太太,她可能撐不到現在!」
但結褵近三十年,雖然很多時間在醫院裡進進出出,我必須說:「辛苦沒有少,但後悔不曾有!」
我們在一起很長的時間,都是在帶著太太四處求醫中度過。
我真的很感謝太太,她非常勇敢、冒著極大風險,替我生了兩個珍貴的孩子。之後,身體每況愈下,常出現不明原因的潰瘍。
這次的診斷過程如陷五里迷霧,歷經多次誤診,才被確診是貝歇氏症。
健康的人很難體會罹患貝歇氏症有多痛苦,它會讓人牙齦、腸胃、身體和私處都有潰瘍,
甚至臉上長滿痘痘,而且一碰就破,對女性而言,真的很折磨。
看著她承受病痛,還得面臨對未來的恐懼,我真的很心疼;九年前,她一度高燒昏迷住院。
那些日子,她經常半夜突然高燒,三不五時就得送急診;
我整晚熬夜守著她,白天再繼續錄影工作、照顧小孩;
但我的苦哪裡及得過她,她不只要承受身體上的痛楚,還有心靈上的折磨。
這一路走來,我從未放棄救治太太的念頭,曾帶她四處求醫,試遍各種偏方、療法;
她還那麼年輕,生命怎可能如此短暫?何況兩個小孩年紀還小,所以,無論如何,都不可以「放手」!
不過,隨著年紀愈長,對人生和生命已有了不同的思惟,「不放手」是有前提的,
如果積極地搶救,還能帶給患者與家屬生活品質與尊嚴,當然不能放;
但如果生命真的已然到了盡頭,品質和尊嚴已求之不可得,該放手時便得放手,這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體貼家人的最好作法!
在媒體工作多年,看到太多令人不捨的案例。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陳秀丹曾在我的節目中,提到一個令人非常難過的案例,
一名阿嬤因為糖尿病引發敗血症休克後被送急診,
在家屬堅持搶救的情況下,阿嬤兩條大腿被截肢,兩手十隻指頭也切除,
看到一位老人家好手好腳被送進醫院,最後不得善終,
即便是醫護人員都非常不捨,身為子女者,又於心何忍?
多年前我便跟太太說,不管是因為車禍意外,或者癌末、病危等,
「假使有一天我沒了意識,即便搶救之後也無生活品質、生命尊嚴可言的話,
那就放手讓我走!」
半生歷經苦痛的太太,不僅贊同,也有同樣的決定。
因為,我們深知,放手不是放棄,而是希望讓活著的人,不會在茫然失措之際,
還要面對「救與不救」的兩難煎熬,這才是愛家人的作法,
因為你事先讓他知道你的意願,讓他不會無所適從;
為此,我們也跟兩個小孩討論、解釋,讓他們理解父母的用意與心願。
====
天使走過人間 畢嘉士
明報周刊 2013/11/14
人一生中能有幾個60年?
台灣之友、挪威醫師畢嘉士27歲來到台灣,在台行醫超過30年,為終結痲瘋病、結核病,尤其是小兒麻痺症貢獻極大,
他眼裡沒有貧富貴賤之分,只有愛與付出,從來不曾想過自己,
他公平地對待每一個生命,活出奇「醫」恩典的精彩人生。
80年前,年僅7歲的挪威男孩畢嘉士坐在教堂長椅上,聆聽一位年邁女士述說遠東地區人民飽受戰亂,需要福音的愛來平息紛爭,
當時他就已在心中埋下前往遠方服務的種子,
後來因家道中落,經常要踩著腳踏車替媽媽做生意送薯餅,卻總是在途中被同儕嘲笑:「你看起來像個大薯餅。」
10歲時因父親失業又罹患肺結核,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到社福機構求助,遭工作人員白眼以對,於是他許下諾言:
「只要我活著,就不會拒絕別人的要求,只要幫得上忙,不但要做到,
而且要對他們表達理解與尊重。」
所幸家中的薯餅生意日趨穩定,畢嘉士升上中學時翻閱了史懷哲傳記後深受吸引,
還受到日本社會運動家賀川豐彥抨擊政府未致力於改善窮人、漢生(痲瘋)病患、性工作者生活狀態的言詞激勵,
認為每個人都有權利過有尊嚴的生活,此時要成為醫療宣教士的「召喚」已逐漸明朗。
為了完成夢想,畢嘉士半工半讀地送薯餅、送報,20歲時終於申請到荷蘭烏卻西特大學就讀醫學系,
他終日埋首苦讀,生活雖拮据,成績卻十分優異。
「為了籌錢吃飯,忍痛賣掉心愛的喇叭,還有媽媽親手織給我的毛衣。」他笑說直到現在,已逝雙親還不知道這一段往事。
醫學院畢業後,畢嘉士如願成為挪威協力差會的醫療宣教士,帶著新婚妻子卡莉搭船到福爾摩沙宣教,
當船隻抵達基隆港後,隨即就到樂生療養院照顧被強制隔離的痲瘋病患,
但是病人卻嫌他們太年輕又缺乏經驗,曾讓他深感困惑。
「主啊,求祢幫助我……」有一天畢嘉士跪地禱告時,聽到有人大喊:「畢大夫,你趕快來。」
他聞言後衝出診間跑到一片草地上,看到一位痲瘋病人被一口痰卡住就快窒息,
於是迅速取出導管插入患者喉中,當場用嘴巴吸出喉中的濃痰,圍觀者頓時鴉雀無聲,原本臉色鐵青的病人則慢慢恢復紅潤。
此後「畢嘉士是英雄」的消息不脛而走,他居然親「口」接觸沒人敢碰的病人,
不久之後,一位病患被匕首刺入胸部倒在血泊之中,他趕來後立刻示意妻子躺在病人身邊,當場把相同血型的鮮血輸給失血過多的患者,及時挽救一命。
「他們(痲瘋病患)活在死亡的陰影中,我們到這裡不只是治病,而是要帶給他們希望。」
畢嘉士花了兩年救治病患,但仍有許多病友選擇掛上樹枝了結此生。
「樂生院幾乎每棵樹都有人上吊過。」畢嘉士遺憾地說,為了醫治更多病患,他私底下向院民們要來一長串名單,決定要到更偏遠的高雄開設「特別皮膚科診所」,
醫治不能公開曝光的痲瘋病人。
終日奔波往返高雄與屏東行醫期間,畢嘉士每個月還會到深山部落義診一次,
他早知山區盛行肺結核,有一次卻爆發麻疹集體感染,10天內就有60個孩子死亡,
眼看情況危急,他取得抗生素後向美軍情商搭乘軍用直升機,以垂降方式進入偏遠部落,逐一為孩童施打藥物,才能在一天內完成這趟不可能的任務。
1958年春天,小兒麻痺疫情襲捲全台,眼見眾多病童因無法站立滿地爬行,畢嘉士不斷拜訪政府當局持續施壓,呼籲進口疫苗全面注射,
並於1963年在屏東籌設台灣第一個「勝利之家」殘障中心,
提供小兒麻痺患童住宿、復健,請專人製作拐杖和專屬支架,並讓孩子們在此接受教育。
年近九旬的畢嘉士今年10月特地自挪威返台參加自傳《奇醫恩典》新書發表會,並出席屏東基督教醫院60周年、勝利之家50周年紀念會,
昔日的小病患大多已屆中年,一看到他仍像孩子似地趨前擁抱高喊:
「畢爸爸,我好想你!」他總是笑咪咪地回應:「很好、很好,我還記得你的臉。」
當年捏著小帽求人救治重病父親的挪威男孩,來到台灣成了一雙拯救病患的手,
他以無比的信心在偏鄉撒下愛的種子,醫治過上千名痲瘋病、上萬名小兒麻痺患者,
60年來,他以生命耕耘的荒地已然長出希望、鬱鬱成林。
畢嘉士個人小檔案
◎挪威籍,出生於民國十五年。民國四十三年來台,七十三年返國。
他曾創辦「麻痺兒童之家(今勝利之家的前身),引進脊椎側彎的矯正 技術,使屏基一度成為世界八大脊椎側彎矯正中心之一。
◎民國八十六年,榮獲第七屆醫 療奉獻獎
◎民國九十六年,榮獲屏東縣榮 譽縣民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