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9-21 07:53

遍地烽火,閣揆難為?

遍地烽火,閣揆難為?
今年2月6日行政院長陳冲上任時,曾經引用漢朝趙曄所著《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的一句話「民富國彊,眾安道泰」,強調人民有錢,國家自然強盛,如果人民安心,世道自然非常順利,他因而以「富民經濟」作為施政目標;馬英九總統則期許陳內閣,成為一個「安心內閣」。當時朝野各界也深切盼望陳冲能發揮其著作「貓頭鷹與法國狼」中,貓頭鷹的智慧與法國狼的勇猛,帶領台灣走向民富國強的康莊大道。
然而,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相信以陳揆的才幹,富民經濟目標的達成應該易如反掌。可惜的是,陳揆上任時,外有歐債危機影響金融與經濟的安定、歐美景氣遲緩復甦削弱出口的動能;內有開放美牛進口議題衝擊政情、油電價格雙漲引發民怨、證所稅復徵風暴導致股市萎縮。在內憂外患中,陳內閣雖然仍能「淡定」,但民眾對於「景氣燈號連9藍、GDP預測連8降、對外出口連6跌、民間投資連4(季)減、領先指標連2滑」,不免怨聲載道;對於上半年實質薪資僅剩4萬5,199元,比去年少773元,平均水準倒退回與15年前相當,更覺得與陳揆上任時的「富民經濟」訴求南轅北轍。
在前述環境下,陳內閣之閣員本應精誠團結,共體時艱。然而陳內閣組成之始,團隊並非陳揆主導,而係來自藍營各方「踴躍推薦」,屬於多方角力內閣,以致部分閣員直接向層峰報告,取得尚方寶劍後再轉告院長之傳聞,經常見諸媒體。而部分閣員來自學界,對行政運作生疏,推不動文官體系運作之說法,亦時有所聞。因而陳內閣被反對黨譏諷為「院長叫不動部長、部長叫不動文官」、「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以基本工資調漲案為例,外界覺得奇怪的是,勞、資、官、學四方代表組成的「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經一番討論後的正式決議,閣員們竟於行政院內持續針鋒相對,在媒體上仍舊各抒己見。事實上,官方的反對意見,理當在審議會中,由與會的官方代表充分表達,若無法獲得多數委員認同,對於會議的正式決議,仍應予以尊重,不宜事後翻案。至於陳揆為雙方緩頰,建議參考國際慣用之Kaitz index,早在民國91年國科會補助之專題研究計畫就有研究報告,已經不是新觀念,與會代表理當不致一無所悉,未被參採應有其他考量。
在「獨木難撐大廈」的情況下,半年多來的陳內閣似乎看不到陳揆貓頭鷹加法國狼的智勇雙全特質。去年底的「經濟景氣因應方案」,執行「穩金融」、「平物價」、「增就業」、「促投資」、「助產業」、「旺消費」、「拚出口」等七大策略,以及最近的「經濟動能提升方案」,提出「推動產業多元創新」、「促進輸出拓展市場」、「強化產業人才培訓」、「促進投資推動建設」、「精進各級政府效能」五大策略,都可以看出內容豐富、細項眾多,乃是標準文官體系,由各部會「做作業」後集大成的結果。面對民眾期待「救急」,而政府卻以「改善中長期經濟體質」回應,這讓我們想到凱因斯的名言:「長期之間,我們都死了(In the long-run, we are all dead)」。
日前立法院新會期開始,綠營以十大理由提出倒閣,行政院也連夜針對十大理由提出反駁,雙方隔空交火;立法院則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進入所謂72小時冷凍期,不接受行政院施政報告、不處理任何提案,直到本週六倒閣案投票後才恢復正常運作。藍綠立委唯一有共識之處是內閣閣員應該調整,但雙方對調整閣員的動機和對象,則未必相同。以藍營在立法院的人數優勢,以及藍營黨團祭出黨紀,因而倒閣案將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陳揆安然過關乃可預期。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倒閣案未通過後,一年內不得再提出,形同給陳揆未來一年的「任期保障」。
但既然擔任閣揆,所作所為必須向歷史負責,我們建議陳揆,將危機化為轉機,利用未來一年的「任期保障」,順應民意調整閣員,塑造一個兼具貓頭鷹與法國狼的智勇雙全內閣。執政團隊重組之後,乃可針對仍然遍地烽火的基本工資調整、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起徵門檻與徵收方式、電價緩漲後台電中油等國營事業的經營改善、經濟動能提升的「有感復甦」等,都能夠提出具有亮點的執行方案。
依照憲法規定,兩岸、外交、國安屬總統職權,相關的陸委會主委、外交部長、駐美代表、國安會秘書長等,已於19日提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新人選;我們認為陳揆應不負眾望,也相對地適度調整內閣陣容,以期相互輝映,讓整個政府部門真正地動起來,不再被譏為「口號治國」、「無感施政」。未來一年既有「任期保障」,應是陳揆的「黃金一年」,儘管仍有遍地烽火的議題,陳揆只要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再把事做對,就可化險為夷,進而拿出一份亮眼成績單。若能如此,則過去「雖說」閣揆難為,今後即可改為「誰說」閣揆難為!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