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ison1980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1-07 06:43
〈分析〉經合會搞神秘 難怪外界費疑猜
兩岸網台北1月6日特稿兩岸6月底完成ECFA簽署,9月12日正式生效,歷經4個多月,兩岸經合會直到今天才正式成立,結果公布時,外界原以為包括工作小組、運作模式等均會對外公布,讓大家一目了然,最後卻只公布13名成員,大陸方面卻連13名成員都不願意公布,這也難怪明明是單純的兩岸經合會卻被扣上這麼多「政治帽子」。
兩岸完成ECFA協商後,條文中明定,要在生效日起半年內展開後續協議協商,後續協議協商必須透過兩岸經合會才能運作,明明是極為單純的任務,卻因為政府老是解釋不清楚,對岸神神秘密,替經合會平添想像空間。
只是馬政府簽署ECFA後,雖然早收清單已經在元月1日正式生效,可兩岸貨品有待降稅項目高達5000多項,服務業更是包山包海,雙方後續協商更是有相當程度困難,再加上大陸也了解台灣政治現實,在談判上面,也不如對岸口口聲聲說,「讓利」一般好說話,官員在談判桌上更是刀光血影,才能殺出一條血路,所以多次協商是不可之勢。
只是明明接下來有堆積如山的問題待處理,經合會正式運作後,後續協議才能「名正言順」展開協商,不然照高層多次表態,兩岸間有兩會平台,經濟部次長梁國新和大陸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溝通渠道仍在,兩岸何必成立經合會?
官員也心知肚明,不論是兩會平台或是兩岸間業務溝通渠道都非常久之道,還是必須要有「經合會」這項通路,才能讓雙方都有壓力去完成後續協議,不然一拖下去,10年、8年都有可能無法完成貨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等協議。
既然經合會於情於理於法是不能避免的道路,那麼議題相對單純的經合會,為什麼會拖這麼久都還沒對外公布,就算對外公布,也只是給半套,搞不清楚你接下來要怎麼運作?
官員雖然解釋,對岸內部機關相對台灣複雜,光是在國務院完成內部溝通就必須曠日廢時,真的沒有外界想得複雜,對照今天兩岸公布經合會成員,台灣只有公布13名委員,大陸卻連名單都不願公布,只肯公告相關業務部門,更是平添外界猜疑,是有什麼不可說明之處嗎?不然為什麼這麼簡單又相對單純的內容卻無法公布?
這也難怪台灣朝野,不論藍綠立委對於經合會搞不清楚,甚至憑空懷疑,經合會是「太上皇組織」,是「變種怪獸」,或是大陸統一兩岸政府部門的手段,因為連這麼單純的人員組成和運作方式,兩岸都無法講清楚,也難怪外界疑慮這麼多!(記者:劉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