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9-14 05:34

台積電、台灣等在內!《紐時》爆美商務部長狂施壓企業和貿易國手段

2025/09/13 11:34  
美國總統川普(左)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右)。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紐約時報》最新報導,揭曉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 如何一直在向全球企業和貿易夥伴施壓,以增加收入並擴大總統對經濟的影響力,並點名台灣、台積電等都包含在內。
近幾個月來,川普宣布了一系列抨擊美國國會大會的舉措,並將政府的經濟觸角延伸至美國企業界,除英特爾(Intel)外,國防部入股稀土生產商MP Materials、美國政府取得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合併後新公司發行的「黃金股」,美國官員暗示,美國可能會入股國防和造船等其他產業。

與此同時,川普也談到從中國銷售的人工智慧晶片中抽成,並利用關稅威脅,此外日本和韓國同意向1個由美國控制的基金,注入數千億美元資金,且協議允許川普在其總統任期內,在很大程度上自行決定如何使用這筆資金。
而盧特尼克與川普理念一致,他本人,也與川普一樣渴望將政府經營得像一門生意,並使用非常規的施壓手段促成這些計劃,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參與了其構思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身為商務部長和負責川普貿易談判的高級官員,盧特尼克擁有一系列強大的經濟手段,包括威脅對汽車、晶片和鋼鐵等商品徵收關稅,暫停製造業補貼,以及扣留出口許可證。
根據對十多位現任和前任官員及行業高管的採訪,近幾個月來,盧特尼克運用這些權力,試圖從企業和外國政府,獲得更多投資和其他讓步。
川普的第1任期,身邊圍繞著一群傳統的自由市場顧問,他們竭力阻撓他那些更不尋常的想法,但到了第2任期,像盧特尼克這樣的顧問出現,這些官員效忠於總統,並將川普的想法轉化為行動視為自己的工作。
報導表示,盧特尼克在加入本屆政府前,曾經營經紀公司Cantor Fitzgerald,但生涯從未有任何政府工作經驗。今年,他憑藉為川普籌集的巨額資金、對川普的忠誠、長期的投資生涯,以及在政府轉型方面的非傳統理念,贏得了執掌近5萬人商務部的職位。
報導指出,日本和韓國承諾在其貿易協議中投資的數千億美元,這一想法的推動來自盧特尼克,有知情人士透露,盧特尼克常在辦公室中打電話,直到深夜。
批評人士質疑這些巨額資金最終能否兌現,且有兩位知情人士透露,盧特尼克為獲得這些資金所做的讓步也讓一些業界高層感到不安。然而盧特尼克談到利用這筆資金投資美國的戰略產業,包括可能建造工廠時,表示這筆資金將用於「將半導體帶回美國」和「在美國生產仿製抗生素」,指出這是有史以來最明智的交易。
今年川普宣布,在商務部下設立全新辦公室「美國投資加速器」(United States Investment Accelerator),任務是鼓勵企業在美國進行大型投資。
報導表示,由盧特尼克領導的「美國投資加速器」,自2022年《晶片法案》獲得數百億美元資金,暫停部分撥款以迫使企業加碼投資,其中包括台積電與美光科技。
盧特尼克也利用對敏感科技出口的控制權,影響韓國與台灣等主要晶片供應國。報導分析,部分原因是為了試圖影響與韓國和台灣等貿易夥伴的談判(這些國家擁有需要獲得批准的大型晶片公司),同時也是為了說服企業增加在美國的投資。
有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努力加上其他官僚機構的拖延,導致等待政府批准的出口許可證,積壓數量激增至數千份。
但最受批評的想法,似乎是從對出口中國人工智慧晶片,抽取一定比例的分潤。這項提議令負責監管美國對華晶片銷售的美國工業和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的員工感到不安,但知情人士稱,盧特尼克當在1次會議上被問及此舉時,表示該提議是川普的主意。
報導揭露,盧特尼克的作法引發企業與政府官員廣泛擔憂。一些部門員工即便對政策有疑慮,也不敢提出反對意見,害怕遭到解僱;部分企業主管則不敢直接與政府遊說,擔心被施壓。
哈佛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曼昆(Greg Mankiw)批評:「整件事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場勒索。」
報導點評,川普總是為政府帶來非同尋常的想法,並自詡憑藉其精湛的交易技巧,能夠比任何人都從談判夥伴身上獲取更多利益。而盧特尼克曾公開稱讚川普的交易能力與領導風格,並親自參與部分計畫的構思與推動。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