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財經
2025年9月8日 週一 上午10:41
內政部國土署去年11月宣布,「新青安優貸」政策將於2026年7月結束,利息補貼將終止,並使購屋貸款條件回歸原本規範,首購族將面臨更大的財務挑戰,市場也擔心因此掀起一波拋售潮,對此臉書社團「賣厝阿明 知識+」的版主阿明探討政策退場後的房市走向,同時提醒購屋族應該做好財務規劃,除了考慮當前利率水準,也得預估利率可能有再次升高的風險。
寬限期結束 房貸壓力暴增
阿明首先介紹「新青安優貸」,該政策提供最長5年寬限期,期間購屋者僅需繳納利息、不必償還本金,例如貸款1000萬元,寬限期內每月大約繳1.5萬元利息,但隨著政策補貼中止、利率回歸市場水準,加上寬限期陸續屆滿後,一旦進入本利攤還月繳金額將暴增至約 4.2 萬元,幾乎增加兩倍,針對財務規劃不足的家庭「無疑是一場壓力測試」。
阿明指出,央行自從2024年起持續調升利率,目前房貸利率站上3%左右,與新青安原有的優惠利率相比,一旦新青安政策退場之後,購屋族將同時面臨「失去補貼」與「利率升高」的雙重打擊。
拋售潮恐集中在蛋白區
阿明引述專家的說法指稱,新青安政策退場對市場的衝擊,可能會呈現區域性差異,以投資客占比較高的蛋白區、重劃區來看,由於當初進場動機偏向資金配置或投資,購屋者較缺乏自住剛需支撐,一旦還款壓力攀升,拋售可能率先出現。
相對之下,核心都市區或就業機會集中區,由於需求以自住為主,購屋族財務規劃通常較為穩健,加上人口與產業支撐,房價抗跌力道較強,拋售壓力可能有限。
購屋者的機會與風險
針對觀望中的購屋族,阿明認為新青安政策退場後的2026年,屆時市場轉折會是一把雙面刃,一方面是拋售潮若成形,市場勢必釋出更多物件與議價空間,提供進場良機,另一方面是如果經濟環境不佳,房價也可能進入下行循環,貿然進場恐承擔資產減值風險。
針對上述風險,專家提醒購屋者無論自住或投資,都應重新檢視自身的財務能力,不只要考慮目前利率水準,更要預估未來利率可能再升高的壓力,同時也要密切關注銀行貸款政策的變動,包含成數、利率與還款條件等。
政策退場長期意義
阿明認為,新青安政策雖在短期內刺激了市場交易,但也引發房市過熱的爭議,隨著退場腳步逼近,市場將逐漸回歸基本面,供需關係、經濟表現與人口結構才會是房價的真正決定因素,因此從長期來看,這次調整未必是壞事,尤其過去過度依賴政策紅利的購屋模式,將逐漸轉變為更注重財務自律與房屋價值本身的選擇,或許是讓房市走向更健康發展的契機。
他強調,「新青安」退場與寬限期屆滿,確實可能為房市帶來一波劇烈調整,對真正有居住需求的人來說,重點並非猜測房市是否觸底,而是確認自身財務能否承擔長期還款,抱持理性購屋、選擇符合需求與能力的物件,才是抵禦市場波動的最佳策略。
(封面示意圖/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