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股風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1-10 15:43
經濟日報重點新聞
1.外資買公債限縮 炒匯避風港封了
打擊炒匯熱錢,金管會加入戰場,助中央銀行一臂之力!
金管會昨天宣布,外資所持有的公債部位,不管是買(賣)斷或附條件交易,合計不得超過匯入資金的30%。這項新規定明天(11日)起生效實施,如此一來,等於強迫外資須投入股市,無法再「躲」進債市這個「避風港」。
據了解,很多外資以投資股市名義申請匯入台灣,但真正目的不在投資股市,而在坐等新台幣匯率升值。這些外資不願錢進風險較高的股市,就去買定存或買(賣)公債、短期票券等風險性低、收益穩定的金融商品,做為外資炒匯的暫時「避風港」;在尚未進入股市之前,「臨時停車」的地方。
2.金管會 要逼出債市千億熱錢
財金部會合力打擊熱錢,金管會昨(9)日宣布,本周四(11日)起,外資買進國內公債,不論剩餘年限長短,均納入「不得超過匯入資金三成」額度。市場預期,這項規定將逐步逼出躲入債市逾1,300億元炒匯資金。
另一方面,官員指出,中央銀行最近也將個人結匯金額超過新台幣50萬元者,一律列冊交由五區國稅局查稅。包括個人投資雙元貨幣等投資收益或匯兌收入、贈與財物給海外親友,及以個人名義代企業支付進口貨款等,都可能被列管調查。官員透露,國稅局主要是挑選異常且結匯金額量較大者,進行調查。
央行、財政部和金管會三大部會,最近查炒匯不遺餘力,包括外資和國人,只要有炒作新台幣的嫌疑,主管機關都想盡辦法,透過各種管道「封殺」。
3.明年GDP 台經院:4.12%
台灣經濟研究院昨天公布,對國內明年最新經濟成長率(GDP)預測,成長率達4.12%,是國內機構目前預測最低者。
台經院認為,國內民間投資雖隨景氣回溫上升,仍未恢復到金融海嘯前水準,預估明年民間投資年增率僅1.68%。
台經院調查發現,今年民間投資,部分國際大廠減產並釋出委外代工訂單給我國業者,帶動國內廠商積極擴充產能,民間企業的資本支出大增,使得明年民間投資可望在國際經濟復甦帶動下續增,但成長率由於基期數據較高影響,預估全年為1.68%。
對外貿易方面,台經院院長洪德生表示,由於主要出口市場復甦腳步不一致,雖然2011年出口值仍將增加,但成長率將不如今年,預測明年台灣出口成長率將正成長6.4%;進口則在出口引伸需求的帶動下,預估明年成長6.89%。
在物價方面,由於主要國家貨幣寬鬆政策導致原物料價格上揚,加上國內需求回溫,明年物價將較今年上揚,預估全年上漲2.04%。
4.雙率 明年持續看升
明年的物價壓力比今年大,台灣經濟研究院昨(9)日預測明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2.04%;如果明年的經建目標值像今年一樣訂定2%以下,達陣的困難度很高。台經院院長洪德生說,美元貶值加上游資充斥,帶動商品價格上漲,「明年雙率都有上調的壓力,是升值加升息的一年。」
台經院昨天發布最新經濟預測,上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8.91%,逼近9%,高於行政院主計處8.24%預測值;主計處預定18日公布最新預測。
今年經濟成長率一再上修,台經院7月預測值只有5.93%,昨天大幅上修,出口和民間投資都比預期好。
今年經濟情勢已明朗,「保八」不成問題,只是看能否衝出9%。
5.人民幣匯率創五年來最大單日漲幅
人民幣匯率9日創下五年來最大單日漲幅,因為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調高人民幣中間價的幅度達三周來最高,金融市場推估是北京當局在G20高峰會期間的政治考量。
彭博資訊與道瓊社報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9日飛漲0.51%,為2005年7月人民幣與美元匯率脫鉤以來僅見,收6.6440元兌1美元,遠高於8日的6.6781元。
累計今年6月人行宣布匯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升值2.8%,並一度在10月中站上17年來最高價位。
6.人大副委員長:升息勢在必行
大陸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昨天在和全球金融界交流時指出,今年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若能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就算不錯,但大陸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未來升息「勢在必行」。
「二○一○年國際金融論壇年會」昨天在北京召開。成思危以國際金融論壇主席名義出席。他說,當前大陸出現存款負利率,國內通膨趨勢繼續發展,升息勢在必行。
成思危表示,通貨膨脹是一個慣性,現行的貨幣政策又不能急剎車,依然採取適度寬鬆方式。八月的CPI是百分之三點三、九月是三點六,十月分「很可能會破四」。
他也說,國際油價、糧價上漲趨勢明顯,輸入性通膨也在增加,「中國是石油一大進口國,如果說一年進口十四億桶,每桶油漲一美元,中國每個人就付一美元,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成思危預估,大陸全年經濟增長率百分
之十左右,第四季在百分之九。今年CP
I能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就不錯,「經濟增長率百分之十,通膨率百分之五,沒什麼可怕」。
對於蠢蠢欲動的高通膨現象,大陸央行
副行長杜金富在出席「第十六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上也表示,在實施適度寬鬆
貨幣政策的同時,高度關注通膨和其他方面經濟指標的變化,在「保持經濟平穩較
快發展」和「防止通貨膨脹」兩者間權衡。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也發布規定,嚴格
限制違規流入的熱錢,重手打擊熱錢。
7.人行暗示 年底可能升息
G20首爾峰會即將召開,中美貨幣政策備受矚目;大陸央行副行長杜金富昨在一場研討會上說:「人行高度關注通貨膨脹」、「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特徵明顯」,為大陸今年底前可能調升存準率或升息,以及人民幣升值幅度大轉小,預告最新動向。杜金富談話暗示重要動向,與會的招商銀行副行長張光華說,人行要對抗通膨,公開市場操作、調升存準率,及加息這三種方式,以「加息」最為有效。
8.歐股收漲 創2年來新高
歐洲股市收漲,道瓊歐洲600指數創下2年高點,巴克萊(Barclays Plc)和藝珂(Adecco SA)等企業公佈的財報優於預期。
英國第3大銀行─巴克萊表示資本比率依舊強勁,應聲上揚4%,。
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藝珂公布的第三季財報獲利攀升,勁揚3.7%。
精品製造商─愛馬仕(Hermes International SCA)上調全年度銷售預測,大漲8%。
丹麥釀酒商─嘉士伯(Carlsberg A/S DK-CARLB)引領股市走低,因這家公司公布的財報獲利不如分析師預期。
道瓊歐洲600指數上漲0.6%,收273.46點,締造2008年9月22日以來最高水準。這項指數自5月25日創下的今年低點反彈18%,因投資人揣測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將展開第2輪的資產收購計畫。
西歐18家股市有15家上揚,英股FTSE 100指數收漲25.23點或0.43%,報5875.19點;法股CAC 40指數收漲32.01點或0.82%,報3945.71點;德股DAX 30指數收漲37.31點或0.55%,報6787.81點。
9.糖價創21年高點 印度恐歉收
倫敦白糖價格升抵自至少1989年以來新高,市場憂心印度在收成不如預期下,可能對出口設限,以提高國內供應。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糖生產國和最大消費國。
紐約Commodore Research & Consultancy昨天表示,印度可能出口150萬到200萬公噸的糖,總收成介於2450萬到2550萬公噸。Commodore今年稍早表示,總收成料達2600萬公噸,出口350萬公噸。
Commodore表示,北方省(Uttar Pradesh)的洪水氾濫,導致收成預估下修。
日內瓦OTCex Group交易員布謝(JonathanBouchet)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全球對於糖實際產量情況不確定,同時來自印度的資訊仍十分不具體。
「今年糖收成量將對全球造成重要影響,目前的出口量仍不足以支撐全球需求。市場基本上在反應這種情況。」
台北時間晚上6時39分,NYSE Liffe3月交割白糖期貨7個交易日來第6天走高,上漲11.20美元,或1.4%,每公噸報789.50美元,改寫最活絡合約自至少1989年1月,彭博開始追蹤數據以來新高紀錄。
ICE Futures U.S.3月交割粗糖期貨上漲0.51美分,或1.6%,每磅報32.29美分,連續10個交易日上揚,創2006年1月以來最長漲勢。粗糖價格稍早一度觸及每磅32.48美分,創最活絡合約自1981年1月8日以來最高水準。
10.金價 漲破1400美元大關
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國際油價五年內將超越每桶100美元,25年後可望站上200美元。
紐約原油期貨價9日連續第七天上漲,再次改寫兩年多來新高紀錄。金價同樣銳不可當,8日突破1,400美元大關後,9日續創新高。
IEA在9日發布的年度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指出,儘管節能減碳已成世界潮流,甚至進而成為各國政策,但全球對原油的需求繼續增加,油價也水漲船高。預料國際油價到2015年可能超過100美元,到2035年經貨幣調整後將達200美元。
國際油價9日在報告發布後應聲上漲,紐約西德州輕原油12月期貨早盤最高上漲0.65%至87.63美元,創2008年10月9日來最高;倫敦布侖特原油12月期貨勁揚0.91%至89.02美元。
紐約黃金12月期貨9日早盤最高上漲1.35%至每英兩1,422.1美元,再創空前新高,白銀12月期貨大漲4.15%至每英兩28.57美元,繼續改寫30年紀錄,本周來漲幅已達14%。
鈀12月期貨大漲3.2%至733.7美元,創九年最高。銅12月期貨上漲2%至每磅4.0335美元,是2008年7月2日來最高。
11.國壽、新壽、富邦 上月大賺
畏新台幣強勢升值,三大壽險金控旗下壽險公司10月獲利同步較9月成長。國泰、新光、富邦三大本國壽險公司10月合計稅後純益超過26億元,若排除第三季現金股利入帳等因素,是今年壽險業整體表現最佳的一個月。
國際熱錢湧入,新台幣近兩個月維持升值走勢,讓市場擔心壽險業可能蒙受匯損,相關個股近期股價走勢也低迷不振,但這二天壽險公司公布的獲利數字超過市場預期,不僅避險成本沒有大幅波動,10月獲利還因實現部分投資獲利而較9月成長。
國泰金控10月稅後純益13.1億元,除國泰世華銀行獲利穩定成長,國泰人壽10月受惠資本市場好轉,單月稅後盈餘8.3億元,較9月的8.1億元成長,國壽10月底淨值更回升至1,169億元。
國壽表示,停售短年期利變型年金後,商品結構調整順利,持續拉高獲利貢獻度較高的傳統商品,10月初年度等價保費收入(FYPE)持續成長60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36%,累計前十月FYPE已達660.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4%。
新光金控主要子公司新光人壽、新光銀行10月稅後純益各達8.49億元和2.15億元,都優於9月,進而帶動新光金10月稅後純益突破10億元至10.57億元,前十月稅後純益26.6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34元。
新光金主管表示,近期匯率波動較大,但新壽10月匯兌成本與9月相當,都在10億餘元,因10月國內外投資「雙賺」,國內處分股債部位獲利便達20億元以上,帶動新壽10月獲利較9月成長23.58%。
富邦金控10月稅後純益18.3億元,前十月稅後純益219.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2.57元,其中富邦人壽10月貢獻稅後純益9.4億元。法人推估,富邦人壽全年獲利有機會突破去年的108億元,再創新高。
12.14家金控 富邦金最賺
14家金控獲利出爐,富邦金在單月獲利、前10月累計盈餘以及每股盈餘(EPS)都是金控之首,榮登「三冠王」,另外中信金與兆豐金分別排名第二、第三,前10月都賺進百億餘元,EPS也超過1元。
金控公司陸續發布10月分盈餘自結數,富邦金10月單月獲利18.3億元,前10月累計獲利219.4億元,每股淨利達到2.57元,在14家金控公司中「賺最大」。
國泰金公告10月稅後稅後淨利13.1億元,前10月累積稅後淨利55.3億元,稅後每股盈餘0.55元。
國泰金控旗下以國泰世華銀行獲利最佳,累積前10月,稅前大賺114.5億元,創下6年獲利新高;國壽10月稅後獲利也有8.3億元,但前10月累計仍有43億的稅後損失。
開發金處分金鼎證券持股,獲利約6億元,10月分單月淨利3.12億元,累計前10個月稅後淨利60.82億元,每股盈餘0.57元。
13.10月營收新高家數 劇減
上市櫃公司今(10)日將全數公布10月營收,截至昨天為止,計有遠百、興富發、晶技、宏達電等11檔個股,10月營收已連創15個月以上新高、且11月以來獲得三大法人買超逾3,000張,表現亮眼,但10月營收創新高家數劇減。
法人表示,電子股近期受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衝擊,市場擔心電子股有匯損的壓力,因而近期股價多屬跌深反彈。資產營建及原物料股等傳產股,近來漲幅不小,短線可能拉回整理。金融股具有二次開放協商題材,以及前十月獲利營收好轉支撐,並且一般是政府基金選前拉抬行情的標的,堪稱五都選舉概念股,值得逢低留意。
據統計,10月營收創15個月以上新高、且法人買超3,000張以上個股包括有遠百、興富發、晶技等11檔,其中電子股四檔、傳產股四檔、金融股三檔,分布相當均勻;傳產股中幾乎是具有營建資產及原物料股為主個股。
9月營收創新高家數有逾110家,到昨天為止,已公布10月營收創新高上市櫃公司家數不到50家,且不少電子營收出乎市場預期差,較9月衰退,主要原因為10月適逢中國大陸十一長假因素使出貨減少所致。
例如記憶體族群幾乎全面性不振,除了受到價格重挫衝擊外,下游端仍在消化庫存、拉貨力道趨緩更是主因;記憶體晶片廠中,以旺宏月衰退逾三成最不盡理想,力晶等月衰退幅度也超過兩成,南科、華亞科則創今年單月新低。
部分IC設計商更是相對失色,龍頭聯發科因持續進行積極的降價策略,本季毛利率甚至面臨五成大關保衛戰;雷凌、瑞昱、原相等,也都面臨實際營運比市場預期差的窘境。
14.麥格理點兵 看好12強
麥格理證券預期台灣執政當局明年會有更積極的兩岸政策,將對市場投資氣氛產生正向的激勵作用,台股目標指數上看9,000點,並點名包括宏達電(2498)、友達(2409)等12檔個股。
麥格理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博淇指出,由於市場對於明年企業獲利成長預期偏低,目前普遍看法低於10%至15%,若實際狀況優於預期,將產生正向的加分效應,吸引買盤挺進。
另一方面,兩岸政策更大的利多釋出,預期將在2012年總統大選前的明年開始加溫,此趨勢將有利於市場投資氛圍產生正向的激勵作用,對不少傳產股有激勵作用;電子產業方面,隨著企業升級循環,以及新興市場需求強勁等發生,也將刺激電子股有所表現。
張博淇認為,台股目前已創今年新高,預期在五都大選後,近日表現強勢的非電子股將出現部分獲利了結的賣壓,不過這卻是進場布局的好時機。包括消費、觀光、塑化、及海運等,明年在政策面的利多加持下,還有好光景可期。
由於相關正向因素的撐持,張博淇對於明年台股的發展抱持正面看法,預期台股目前雖然短線震盪仍大,但明年將向9,000點大關挑戰。張博淇早先對於今年台股目標看法,認為介於7,000點至8,000點之間,但昨(9)日收盤指數為8,445點,已明顯優於預期。
至於對明年看好的產業方面,電子股中包括智慧手機、iPad 、iPhone、平板電腦等族群,以及具有防禦色彩的個股,均是青睞的標的;傳產股中,看好內需消費、塑化、及海運等產業;金融股評等則由「表現列於大盤」轉為「中立」,並正向看待銀行股的表現。
15.面板報價續跌 四大廠營收衰退
由於面板報價續跌、出貨減少,友達(2409)、彩晶(6116)、奇美電(3481)與華映(2475)四大面板廠10月營收都不太理想,與9月比較都呈現「倒退嚕」,與去年同期比較,也只能說差強人意。
繼友達、彩晶之後,奇美電與華映昨天也公布10月營收,分別較上月減少8.2%、4.9%,如與去年同期比較,華映小幅成長5.5%,奇美電因今年是「合併元年」2家公司(奇美電與群創)營收合併計算,因此出現172%鉅幅年成長率。
面板業10月營收不如預期,摩根大通指出,11月上半月資訊用面板價格已開始反彈,其中15.6吋、19吋等主要尺寸面板,價格約成長2%,電視用面板價格持續走跌。不過,只要有效維持存貨在一定水位內,年底假期旺季需求發酵,對獲利仍可發揮正面作用,全體外資昨天加碼友達5,254張。
由於10月部分電視面板尺寸跌至現金成本以下,面板大廠的出貨意願降低,產能利用率也同步下拉,奇美電由於大尺寸面板中以電視面板比重較高,造成營收衰退,10月合併營收407億元,較9月減少10.7%。
奇美電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約3904億元,對照友達前10月營收達3996.8億元,預計下月累計營收將衝破4000億元,奇美電(奇美電與群創)合體後營收模仍遜於友達。
不過,奇美電10月大尺寸面板出貨量約達970萬台,雖較上月減少8.2%,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也約3730萬片,出貨規模居台廠之冠。
華映10月合併營收56.03億元,較9月減少4.9%,較去年同期增加5.5%。華映面板事業部10月合併營收為49.98億元,較9月減少5.3%,較去年同期增加9.9%。
16.台積強攻封裝 走輕薄風
台積電董事會昨(9)日通過明年資本預算26.9億美元(約新台幣810億元),主要用於12吋晶圓廠與晶圓封裝兩大業務。
台積電為抓住科技產品「輕薄短小」的趨勢,業務從上游晶圓代工擴大到下游封裝,不但將威脅日月光、矽品業務,也意味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載具將會更小更薄。
目前封測雙雄是日月光、矽品,業務涵蓋晶圓的封裝與測試,台積電是其客戶。台積電此次通過資本預算中,最重要的部分,即是擴充12吋晶圓廠及晶圓封裝(WLCSP)產能,達18.8億美元(約新台幣565億元),約占七成比重。
WLCSP(Wafer-Level Chip-Scale Packaging)是指台積電生產一片晶圓後,不切割為一粒一粒的晶片,直接在工廠完成打線、填膠的封裝工作。原本這些切割、打線等工作,都是日月光等業者的業務。
17.封測雙雄 拚技術升級
封測雙雄日月光、矽品昨(9)日都表示,台積電擴大12吋晶圓封裝布局,勢必會對既有封測廠造成威脅。兩家公司都強調,會加快相關技術布局腳步,不讓台積電專美於前。
日月光主管表示,台積電擁有雄厚資源及深厚客戶關係,來勢洶洶,日月光會嚴陣以待。
矽品強調,會加把勁投入這項先進製程領域,不會將市場白白拱手讓人。矽品董事長林文伯對公司競爭力深具信心。他認為,台積電跨入晶圓級封測,就好像是「穿西裝的要和打工仔競爭,不見得占太大的優勢」。據了解,日月光、矽品都已有晶圓封裝技術,但客戶數量都在個位數字,占營收比重在一成內。看好晶圓級封裝高毛利、前景佳等優勢,封測雙雄積極布局中。
18.宏碁 處分3.5萬張緯創股
宏碁昨(9)日公告將以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方式,處分公司持有的緯創股票3.5萬張,估計將有11.46億元處分利益入袋,挹注每股獲利約0.425元。
宏碁本季本業淡季不淡,又有轉投資收益進補,為季報表現加分。
宏碁主管表示,處分非核心事業是公司既定政策。宏碁第四季有兩筆轉投資入帳,包括10月初曾代子公司倚天公告處分轉投資鼎天持股545.5萬股,獲利1.42億元;加上昨天處分緯創的11.46 億元,宏碁本季業外收益將大進補,總共將貢獻宏碁每股獲利達0.478元。
宏碁在4月底的董事會中,已通過處分3.5萬張緯創持股。宏碁考量處分股票數量不少,為避免在集中市場出脫影響緯創股價,因此選擇以發行GDR的方式釋股。
宏碁這次發行緯創GDR,總發行數量換算普通股為3,500萬股,占緯創已發行股數的1.78%,每股交易金額約59.5元,與緯創昨天收盤股價60元相較,小幅折價0.83%。
19.雙碩 本季先蹲後跳
華碩(2357)、和碩昨(9)日同步公布10月營收,華碩單月非合併營收269.03億元,比9月微幅下滑2.95%,優於法人預期;和碩合併營收391.27億元,月減2%,表現也略優於廣達、仁寶、緯創等同業。
法人看好雙碩本季營收「先蹲後跳」,11月將展開反彈。
外資圈原預估,華碩10月營收月衰退幅度將達10%至15%,華碩昨天公告數字僅衰退3%以內,市場法人驚豔。華碩昨天股價小跌0.5元、收238.5元。
華碩財務長張偉明表示,為了節省成本,部分電腦產品提前走海運出貨,導致10月營收下滑。隨著中國大陸市場崛起,為迎接明年農曆春節,部分需求可能提前到今年底逐漸發酵,看好第四季整體營運將向上。
華碩預估,第四季筆記型電腦(NB)出貨量約310萬台,季增率6.89%;主機板約560萬片,季減1.75%;EeePC小筆電也回溫,季出貨量約150萬台,季增7.14%。
法人預期,華碩11月營收可望回升走高,加上DRAM等零組件價格下滑,有助華碩今年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成本降低、毛利率獲得改善。
高盛證券認為,華碩10月營收回檔壓低股價,反而提供投資者買進機會,將華碩投資評等列為「買進」,目標價上看 284 元。
20.10月營收/仁寶減3.9% 廣達跌6.8%
筆記型電腦(NB)代工大廠仁寶(2324)昨(9)日公布10月合併營收770.31億元,月減3.97%,符合市場預期。法人預期,仁寶第四季出貨可比第三季成長5%至10%,明年首季出貨續強,淡季不淡。
NB代工龍頭廣達10月合併營收901.2億元,如預期下滑,月減6.8%,年增率為4.8% ,前十月合併營收8955.8億元,年增率為47.5%。
廣達10月出貨量為450萬台,較9月500萬台下滑,累計前十月份出貨量4,220萬台,全年出貨目標維持5,000萬台。
NB代工廠第四季出貨穩定增溫,四大代工廠10月營收除英業達逆勢成長外,廣達、仁寶、緯創均下滑,但各廠均預估第四季出貨季增率可達5%至10%不等。
仁寶10月合併營收770.31億元,月減3.97%,年增2.78%;前十月合併營收7,212.04億元,年增率為48%。
21.10月營收/聯強Q4將減10% 下季轉熱
由於十一長假拉貨結束,中概資訊科技(IT)通路聯強國際(2347)昨(9)日公布10月營收195.5億元,較上月衰退31.5%,年成長13%,法人估計,第四季將較第三季衰退5%至10%,明年首季受惠中國農曆年,聯強營收將挑戰新高。
聯強前十月營收為2,22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法人分析,聯強每年10月在十一長假後,均較上月下滑,且9月創新高,基期墊高,此外大陸筆記型電腦市場市場10月銷售也較疲弱,導致10月營收月減幅度較大。
不過就整體來看,第四季在智慧型手機出貨拉升下,抵銷筆記型電腦銷售不佳,仍可望減少聯強第四季衰退幅度,法人估在5%至10%間。法人也預估,智慧型手機提升,筆記型電腦比重下降,產品結構改變,可望帶動聯強營業利益率拉升。
法人看佳明年首季中國農曆年買氣,預估聯強首季有機會拉升,尤其1月屬於農曆年前鋪貨熱潮,有機會將帶動元月營收刷新九月285.47億元的單月歷史紀錄。聯強昨天股價跌0.5元,收73.6元。
分析聯強10月各產品別表現,其中資訊產品的營收為114.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資訊產品佔總營收的比重為60%。通訊產品營收為33.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3%;通訊產品佔總營收的比重為18%。IC元件的營收為34.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消電及其他的營收為12.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兩成。
22.10月營收/建興電跌3% 本月看旺
光碟機大廠—建興電(8008)昨(9)日公布,10月合併營收49.6億元,較9月衰退3%,但仍維持近50億元的高檔水位;由於客戶庫存去化已告一段落,加上微軟新型體感遊戲機Kinect上市,可望推升建興電11、12月營收往上攀升。
建興10月合併營收49.6億元、月衰退3%,前十月合併營收為489.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建興電昨天股價漲0.6元、收31.7元。
建興電表示,目前薄型(Slim)、車用光碟機以及遊戲機產品,仍為公司主要成長動能,目前薄型光碟機營收比重已超越半高型光碟機。藍光部分,建興電因下半年新產品陸續推出刺激市場,出貨量和去年同期相較,有兩位數的成長。
展望第四季,除了PC與NB市場回溫外,建興電獨家供應光碟機的微軟Kinect遊戲機,本周已在美國上市,將推升建興電營收與獲利的成長,法人預估,建與電第四季合併營收為153.44億元,季成長5.8%。
由於PC與NB客戶去化庫存告一段落、微軟Kinect遊戲機本月在全球上市、薄型光碟機持續成長,法人預估,建興電11、12月營收可望逐月走高至年底。
23.金像電瀚宇博 營收失色
筆記型電腦第四季耶誕節效應恐難發酵!全球前兩大筆電印刷電路板廠金像電子(2368)、瀚宇博德(5469)10月合併營收同步下滑,預期11月僅能維持10月水準。
瀚宇博、金像電分居全球第一、第二大筆電(NB)印刷電路板(PCB)廠,瀚宇博近期雖有微軟新遊戲機Kinect訂單加持,金像電也有蘋果相關產品訂單支撐,但10月合併營收仍較9月一年高檔下滑,顯示客戶端9月因應十一長假拉貨後,10月速度趨緩。
除NB拉貨不如預期,來自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的PCB訂單也走弱。
這種情況不僅反映在金像電、瀚宇博,同樣居NB、LCD用PCB重要供應商的健鼎科技(3044)、定穎電子(6251)10月合併營收也受影響,定穎更創近20個月新低。
除了NB回溫不如預期,相關PCB廠也強調,新台幣對美元升值,對營收也有影響。
24.群光減4% 精元跌8% Q4保守
電腦周邊大廠群光(2385)、精元電腦(2387)10月營收普遍衰退,群光10月合併營收為55.75億元,月減4.3%;精元10月合併營收11.96億元,月減8%,面臨第四季新台幣匯率持續走揚的壓力,電腦周邊廠第四季營運保守以對。
由於NB產業旺季不旺,影響周邊的出貨,對於第四季營運,市場估計,群光可較上季成長5%到10%,精元約與上季持平,昆盈則約有一成下滑幅度。
群光10月合併營收為55.75億元,累計前十月合併營收為502.26億元,較去年同期433.39億元,成長15.89%,由於群光的產品和客戶布局廣度大,接單表現較同業為佳,加上切入微軟遊戲機Kinect供應鏈,估計第四季電源供應器季增可望有逾一成成長動能,此外,DV數位攝影機出貨季增也有15%的成長力道。
法人預估,第四季的業績可望較上季有5%到10%的成長,全年每股稅後純益有機會挑戰逾6元水準。
精元10月NB鍵盤出貨量和9月相當,單月出貨量逾610萬片,較上月減少11%,單月合併營收11.96億元,較9月月減8% ,前十月出貨量近6,000萬片,年增率24%,前十月合併營收為126.13億元,較去年同期107.32億元,成長17.51%。
由於10月的出貨狀況持穩,市場估計,精元第四季業績約與上季37億元相當,全年NB鍵盤出貨量仍將突破歷史記錄。精元電腦前三季稅後純益12.01億元,年增58.65%,每股稅後純益3.35元。
25.152億元 台達電下滑8%
台達電(2308)昨(9)日公布10月合併營收152.77億元,較9月歷史新高166.05億元下滑8%,但比去年同期成長30%,台達電宣布與電子紙技術合作廠商Bridgestone簽訂協議,將聯手開發新世代電子紙,台達電將於明年第一季推出彩色電子書,企圖在產業間拔得頭籌。
台達電前十月合併營收1,406.6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9%。
台達電今年因IA(機電)、視訊、PV inverter等產品線表現強勁,加上合併乾坤的效應,6月到9月合併營收連續第四個月創下新高,但由於第四季進入淡季,台達電的10月合併營收則比9月的高峰下滑。Bridgestone和台達電在去年簽訂合作意向書後,昨天雙方再宣布簽訂共同開發協議。台達電主管表示,這項共同開發協議,代表Bridgestone所開發的電子紙技術QR-LPD(Quick Response Liquid Powder Display),能開發出滿足市場期待的新世代電子紙,未來將會在快速占有領先地位。
QR-LPD技術是一種雙穩態(bistable)、反射式的顯示技術,將具有高流動性的高分子複合材料-電子粉流體的呈像特性,運用於電子紙,以達到如紙張般的視覺效果,以及電子紙特有的寬廣視角、超高速反應與超省電等優點。Bridgestone將以AeroBee為品牌開拓電子紙事業。
26.彩色電子紙 元太、台達電互槓
歐美耶誕節的電子書旺季來臨,元太與台達電的電子紙龍頭之爭激烈開打。元太與漢王科技將共同發表彩色電子書;台達電則與普利司通(Bridgestone)簽訂協議,共同開發新世代彩色電子紙,挑戰元太霸主地位。
日本國際平面顯示器展(FPD International 2010)將於10日開展,3D面板成為今年各大廠商的重點產品之一。三星、LGD、夏普、友達與奇美電,不約而同在攤位最顯著的位置,展出3D顯示器。友達3D大尺寸互動家庭娛樂超吸睛,開展前有不少同業前往駐足猛做記錄;奇美電亦強攻3D面板,展出多款應用方案。
在電子紙方面,元太與台達電在FPD展中的攤位,呈「對峙」的相望局面。由於彩色已是大勢所趨,元太雖然是黑白電子紙的龍頭,彩色電子紙才要開始。台達電結合普利司通,推出新產品,大有成為彩色電子紙龍頭的決心。
元太今天將發布新一代電子紙「E Ink璀璨TM」。將電子紙由黑白提升至彩色,對數位出版領域而言,彩色電子紙的問世,將可帶來不同的閱讀感受,加快電子書發展。
漢王董事長劉迎健表示,彩色電子紙為電子書產業樹立重要的里程碑。元太具備卓越的技術與生產能力,將漢王對產品的概念想法,轉化為實體產品。讓漢王得以領先同業,成為首家推出彩色電子書企業。
元太董事長劉思誠表示,彩色電子紙是因應市場需求,並結合多方技術蘊育而生,它保有黑白電子紙的眾多特色,以類似紙張的舒適閱讀感,加入彩色顯示效果,讓元太的產品線更為多元、豐富。
台達電主管昨天搶先與普利司通合作,台達電表示,雙方合作開發的電子紙技術QR-LPD(Quick Response Liquid Powder Display),將會在明年第一季推出。
27.10月營收/廣宇微增0.2%
廣宇(2328)公告10月合併營收為14.63億元,較上月小幅成長0.27%,上周鴻海與德國麥德隆合資大型賣場「萬得城」開幕,廣宇股價拉升後,近期股價維持狹幅盤整。廣宇昨日公告,10月營收14.63億元,年減6.26%;前十月營收128.73億元,年增率21.31%。廣宇轉投資賽博數碼,在大陸開拓資訊科技`(IT)零售通路,目前已有34家門市,鴻海計劃加快通路布局腳步,也計劃開拓賽博數碼更多門市據點。
28.LDK營運俏 太陽能股漲
大陸太陽能矽晶圓龍頭江西賽維(LDK)昨(9)日公布第三季營收創歷史新高,對本季營運持續看好,預期營收、毛利率持續走高,並順勢調高全年營收目標逾四成,為太陽能景氣走勢投下正面一票。
台灣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3519)、中美晶(5483)、達能(3686)等也看好本季營運,預期市場仍將處於供不應求。受LDK看好市場激勵,太陽能族群昨天群起表態,漲幅多在1%以上。
綠能全力擴產因應客戶需求,該公司昨天宣布,與長晶爐設備大廠GT Solar合作,安裝GT Solar全球銷售的第2,000台DSS長晶爐,達成該公司總產能站上10億瓦(1GW)的里程碑,不讓LDK專美於前。
29.陽光能 33億元併華光
合晶(6182)轉投資大陸太陽能矽晶圓廠陽光能源(9157)昨(9)日宣布,斥資港幣8.35 億元(約新台幣33.4億元),收購太陽能電池廠華光集團100%股權。合晶集團完成太陽能矽晶圓到終端模組布局,戰力加分。陽光能源現為大陸最大單晶太陽能矽晶圓廠,合晶集團持股逾19%。陽光能源此次拿下華光集團所有股權,讓合晶集團成為繼茂迪、中美晶、昇陽科之後,又一擁有太陽能整合大廠資源的集團。
陽光能源近期積極強化垂直整合,握有模組與系統廠錦州景懋逾五成股權,先前便有意收購華光集團,曾於本月初因此宣布在台灣與香港同步暫停交易,為台灣存託憑證(TDR)史上,首度因敏感訊息停止交易的先例,後因故作罷。
陽光能源昨天重新啟動收購案,不同於先前採直接收購股權方式進行,將透過發行可換公司債悉數償付,估計將花費港幣8.35億元。
陽光能源指出,此次收購案將發行4.35億股兌換股份。陽光能源目前在外發行股數約18億股,估計可轉債全數轉換後,發行股數增加至約22.5億股。
陽光能源表示,這次收購案後,該集團將可握有華光旗下百分之百持股的太陽能電池廠錦州華昌股權,強化垂直整合布局。錦州華昌目前年產能100MW,今年底將倍增至200MW。
30.南僑烘焙油 本季漲兩回
兩岸烘焙用油漲勢一波接一波,龍頭廠南僑董事長陳飛龍昨(9)日表示,國際原料漲不停,12月起兩岸棕櫚油至少再漲5%至10%,下游產品冷凍麵糰也將同步跟進漲價。
這將是10月中旬以來,兩岸烘焙用油第二度漲價,陳飛龍更預告,隨著高檔原物料明年第一季仍在高檔,烘焙用油「接下來還會再漲」。
陳飛龍表示,烘焙油脂最主要的原料為棕櫚油,近期不僅國際棕櫚油漲價、連馬幣漲勢明顯高於新台幣,加上小麥、砂糖等原物料全面大漲,業者一定要反應成本
31.納智捷 第一款電動房車亮相
裕隆集團看好兩岸電動車市場,旗下納智捷在大陸首次展出LUXGEN新款Neora,是第一輛電動房車,預期明年底上市。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旗下自主品牌納智捷參加深圳的「第25屆世界電動車大會」,進軍中國電動車市場,目前納智捷都是休旅車,包括MPV、SUV、CEO三種車款,還沒有推出房車產品,此次秀出第一款智慧科技電動概念車Neora,已掌握電動車整車技術與自主研發實力。
這輛房車預期將由東風裕隆負責銷售,這是東風與裕隆合資成立的公司,初期將先生產銷售汽油車,隨即將開始推動電動車業務。
32.日本FPD展 明基材料首度秀實力
明基友達集團旗下的偏光片大廠—明基材料總經理林恬宇表示,積極進入高附加價值產品,包括醫療材料的止血棉、太陽能背板、電動車鋰電池隔離膜、觸控膜、電子書阻水膜等,這些新產品明年將可貢獻業績達8%至10%。
明基材料將於12日以每股23元掛牌上市,此次首度參加日本國際平面顯示器(FPD)展,要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能見度。
林恬宇表示,為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同時延伸產品新戰線,除了新研發大四角、高穿透力、低色差的偏光片於明年元月出貨外,結合光學膜與生醫領域研發的手機用抗菌保護貼,預計明年第一季於台灣市場測試「水溫」。
林恬宇表示,偏光片占業績的九成比重,光碟片儲存產品約一成比重,未來產品研發將以高分子與薄膜技術為兩大發展主軸,新產品明年將可貢獻業績達8%至10%。林恬宇指出,偏光片受到面板廠客戶調節庫存的影響,近來業績走跌,但來自客戶的正面訊息。
33.中油攻大陸 衝擊石化
中油將搶進大陸石化原料市場,剛與大陸渤大化工談妥首樁供料合作案,預計明年初起輸出丙烯,並快步擴張原料貿易,將對中石化(1314)、榮化(1704)、信昌(4725)等丙烯用戶產生料源壓力,進而使得原料成本墊高;中長期連台聚(1304)、亞聚(1308)、台橡(2013)等乙烯、丁二烯進料廠都會面臨成本上漲壓力。
據了解,握有中油相對低價原料,下游各石化廠第三季都交出漂亮獲利成績,如亞聚每股稅後純益1.27元,創近幾年新高,信昌單季每股稅後純益更高達3.38元。
中油主管指出,石化品業務準備走出去,正透過雙管齊下作法展開布局;首先是就近賣給大陸業者,日前,高層赴東北地區與渤大化工等當地下游廠敲定供料案,將首度建立銷陸業務灘頭堡,五年內把此區塊營業額增至100億元以上,增幅逾四倍
34.聚酯廠 10月營收暢旺
受到原料上漲及天然棉花替代性訂單挹注,國內聚酯大廠10月營收暢旺,不過包括南紡(1440)昨(9)日表示,因聚酯上游原料價格飆漲速度過快,下游產品售價轉嫁跟不上,多少會影響第四季獲利表現。
受到美元處於相對弱勢,使得原物料價格一片喊漲,聚酯、尼龍纖維廠雖然有來自於棉價狂漲造成的替代性訂單湧現,本身生產所需的原料成本卻也跟著提高。
南紡指出,11月聚酯棉每公斤喊漲6元,但聚酯的上游原料漲幅更兇,假如原料成本上漲的幅度大過於產品調漲的速度,多少都會對第四季的獲利造成影響。聚酯加工絲廠表示,聚酯的兩大原料純對苯二甲酸(PTA)與EG(乙二醇),過去一周以來的現貨價各漲了一成以上。PTA從每噸1,063美元,上漲至每噸1,175美元,單周漲幅達10.54%;EG的現貨價由每噸964美元,漲破1,000美元,達每噸1,068美元,單周漲幅為10.79%。
隨著聚酯上游原料的現貨價格走揚,也將牽動多數化纖廠採用的合約價跟著調漲。
為減少原料成本上揚的壓力侵蝕獲利,不少聚酯、尼龍廠從9月以來每個月都調漲產品售價,甚至10月還兩度喊漲,11 月更出現10%左右的罕見漲幅,藉此反映成本墊高的壓力,將多出的成本轉嫁給下游客戶吸收。
業者透露,年底或明年初還將有一波聚酯纖維大幅調漲的動作,對於營收可望有正面的助益;但因聚酯上游原料價格上漲速度過快,下游產品漲價速度跟不上,對於聚酯、尼龍廠第四季的獲利影響程度,則要看各家廠商的轉嫁能力。
35.南亞東聯台化 本月獲利俏
正值聚酯化纖業黃金需求旺季,兩大原料乙二醇(EG)、純對苯二甲酸(PTA)上周聯袂發動新一波漲勢,各有每公噸逾50美元漲價,將推升廠家本月獲利。
法人表示,EG生產廠南亞(1303)、東聯(1710)及中纖(1718),以及遠東新(1402)轉投資的亞東石化及台化(1326 )兩家PTA廠第四季營運將優於上季。
市場人士指出,美國政府上周實施第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元走貶的同時,也激勵大陸聚酯化纖業對上游兩大原料EG及PTA買氣,由上兩周來的觀望心態開始轉為積極搶進,讓行情快速走高。
以EG來看,最新成交價攀升至每公噸1,011美元,創下九個月來新高,比上周初上漲每公噸50美元,漲幅逾5.2%;尤其是大陸中石化昨(8)日剛宣布進一步漲價人民幣600元,新價調高至人民幣8,600元,將使行情再被推高。
36.滬安前三季獲利 超越去年一整年
TDR(台灣存託憑證)公司滬安電力(911612)前三季財報出爐,達人民幣1.34億元(約新台幣6億元),超越去年全年獲利表現,市場估,滬安全年稅後純益應可達到人民幣1. 5億元以上,挑戰人民幣1.7億元。
在新加坡掛牌的的滬安電力,昨(9)日公告前三季財報,前三季營收人民幣16.73億元,稅後純益人民幣1.34億元,換算約每股稅後純益為人民幣23.5分。
如果換算新台幣,滬安前三季共創造6億元稅後純益,超越去年全年表現,滬安指出,前三季收益成長,關鍵在於銅條的市場競爭力,且銷售值成長,今年前三季平均銅價為人民幣5.7萬而元,較去年同期為人民幣4.6萬,帶動滬安毛利增長了161.3%。
滬安電纜是大陸前五大電力電纜一貫化生產公司,主力產品為供電用電纜,主攻華東、華北市場,客戶包括中國電網、中國南方電網等。
37.台肥目標價 瑞信喊139
瑞士信貸發布,由於尿素價格持續攀高,以及南港開發案眾多,台肥(1722)前景持續看好,決定再度調高目標價,從131元調高至139元,並預估今年每股稅後純益為3.09元,將可望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水準。
瑞士信貸認為,雖然台肥受累於國稅局要求補稅問題,因而使得每股淨值由51元降至49元,但並不影響盈虧,依舊看好台肥今年獲利表現。
另外,瑞士信貸認為,尿素價格上漲因素,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糧食需求強勁,中國財政部也對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在原有出口稅率基礎上加徵100%的特別出口關稅,引起供需持續吃緊,因此預估尿素價格將會在每公噸350美元到370美元之間高檔震盪。
台肥轉投資朱拜爾主要生產尿素、異辛醇(2-EH)、可塑劑(DOP)為主,年產能分別為65萬公噸、11.5萬公噸、5萬公噸,由於台肥與沙特基礎公司簽訂合約,將可獲得較低廉的原物料,在成本上具競爭優勢。
加上尿素價格走升,瑞士信貸預估,台肥轉投資朱拜爾今年第四季挹注台肥轉投資收益將高達42億元至46億元,並預估台肥今年EPS為3.09元。
38.開發金獲利 10月減七成
開發金控(2883)昨(9)公布10月獲利,受到群益證券(6005)股價下挫評價利益縮水,以及長投處分獲利減緩挹注、證券虧損等衝擊,開發金10月單月稅後純益降到3.12億元,較9月衰退七成多,今年前十月稅後純益為60.8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57元。
39.原相 本季營收估減30%
聯電(2303)旗下感測IC廠原相(3227)昨(9)日舉辦法說,受到滑鼠晶片客戶面臨同業激烈競爭,導致庫存去化速度緩慢,原相估本季營收將比第三季下滑30%,是今年營收最淡的一季。總經理黃森煌表示,目前訂單可見度仍低,明年謹慎以對。
原相下半年營收不如上半年,在基本面疲弱下,昨天股價在低檔,收135.5元、下跌1元。
原相第三季已下修財測,實際單季營收9.75億元,季減17.7%,毛利率45.8%,比第二季增加0.2個百分點,單季稅後純益2.04億元,季減28.4%,每股稅後純益1.59元。
原相第三季產品結構中,光學滑鼠占53%,是最大產品;遊戲晶片占34%,其他占13%。
黃森煌表示,滑鼠晶片庫存仍在調整,遊戲機客戶新舊產品世代交替,本季整體營收將比第三季下滑30%,毛利率預估在42%至43%,比第三季下滑2.1至3.1個百分點。
40.凌耀 攻平板電腦應用
類比IC公司凌耀(3582)積極切入平板電腦(Pad)市場,旗下環境感測器(ALS)已獲得客戶需求,可望明年開始出貨。惟受到傳統淡季影響,凌耀昨(9)日估計本季營收將比上季減少5%至10%。
凌耀昨天參加由櫃買中心(OTC)舉辦的業績發表會,凌耀總經理施振強從美國飛回台灣參加,他表示,由於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都屬於可攜式裝置,省電是重要課題,凌耀旗下的環境感測器前兩年切入智慧型手機市場後,最近獲客戶青睞,將被導入熱門平板電腦。
他引用永豐金的研究數據指出,今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約1,200萬台,明年各大電腦、手機廠商準備推出Pad相關產品,明年平板電腦市場規模可望擴增到5,400萬台,凌耀已做好準備。
41.安瑞績優 營運衝新高
安瑞科技(3664)參加櫃買中心舉辦的櫃買市場業績發表會,安瑞表示,隨著第四季企業客戶需求暢旺,業績展望佳,明年將大舉擴充大陸印度及澳洲據點,計劃三年內搶攻亞太市場應用交付控制器(ADC)市占前三名。
安瑞表示,今年第三季營收創歷史新高,季增24%,成長幅度超越預期,第四季為傳統旺季,目前觀察第四季客戶訂單反應也超乎預期。法人預估,安瑞第四季營收可望季增約一成,再創新高。
安瑞表示,目前營收主力來自大陸、日本及北美等市場,明年將擴大新據點,包含大陸、印度、澳洲、台灣、東南亞等新興市場。
42.85度C 今公開申購
連鎖平價咖啡蛋糕通路85度C將在11月22日以KY美食(2723)在台第一上市,該公司今(10)日起辦理公開申購,申購價格介於150元至180元。主辦券商元大證券昨(9)日表示,已有相當多投資人對KY美食興趣濃厚,已陸續接到相當多電話詢問申購抽籤相關事宜。
元大證表示,KY美食布局中國市場效益顯注,將是第一家掛牌上市的烘焙飲料複合式餐飲龍頭,85度C將提撥1,283張辦理承銷公開申購,申購期間自今日到12日,15日訂價,16日電腦抽籤,19日舉行上市前法人說會,規劃上市後將列觀光類股。
KY美食公司2007年進軍大陸市場,中國內需消費市場成長驚人,營收與獲利規模隨著市場成長逐步放大,帶動近三年獲利表現大幅成長。去年營收規模已達62.83億元,三年營收成長55%。
KY美食今年第三季合併營收22.35億元,較上季成長五個百分點;合併稅後純益2.43億元,季增率22.94%,每股稅後純益1.90元。
累計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共達63.65億元,合併稅後純益約6.34億元,合併每股稅後純益達4.95元。法人推估,第四季進入消費市場旺季,咖啡等熱飲銷售量也將放大,估計全年營收可達90億元,每股稅後稅後純益上看7元。在毛利方面,KY美食在中國以直營方式展店,資本支出金額量體相當大,但將台灣服務業擅長的標準作業化流程引進中國市場後,又加上店數不斷成長,毛利率也從2007年37.7%提升至2009年52.4%。
43.聖暉今上櫃 每股70元
聖暉工程科技(5536)今(10)日將以每股70元掛牌上櫃,公司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5.27億元,已賺超過一個資本額。聖暉董事長梁進利昨(9)日表示,截至第三季為止,在手的業務金額已達70億元,對第四季與明年的業績展望樂觀。
聖暉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淨額為40.41億元,已逼近97年全年合併營收總和46億元,合併毛利率21.3%,營益率15.96%,稅後純益5.2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4.28元;若以上櫃增資後股本4.15億元計算,每股稅後純益仍達12.69元。
總部設在台中的聖暉,近三年每股獲利都在5元以上,民國96年為5.16元,97年為5.77元;去年營收19.8億元,稅前盈餘2.99億元、稅後純益2.5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達7.5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