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鐘惠玲、林薏茹/台北即時報導 2025-02-01 18:08 ET
AI示意圖。(路透)
進入2025年,
AI已不再只是各企業高呼的行銷口號,從今年初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可見一斑,「AI淘金熱」風靡各科技廠,四大美系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今年資本支出估將衝破3000億美元創新高,在AI賽道上催動油門,爭奪市場先鋒地位,
輝達、超微等AI晶片廠也備妥燃料,蓄勢待發。
亞馬遜AWS、微軟、Google、mexta等四大美系CSP今年將續砸重金擴大AI基礎建設。龍頭亞馬遜AWS去年資本支出約750億美元,微軟去年資本支出約550億美元,Google也將衝破500億美元,mexta估在380億美元至400億美元,今年四大CSP資本支出會再升溫,持續催動AI商機。
外資摩根士丹利去年11月發布報告預估,今年四大美系CSP資本支出將衝破3000億美元,主要受到生成式AI市場需求快速發展、AI模型研發競爭加劇,及擴大AI基礎建設等三大因素驅動。
輝達身為AI霸主,積極搶攻實體AI應用市場,日前在CES推出Cosmos平台,包含生成世界基礎模型、標記器、防護機制與加速視頻處理管道等,可用於推動
自駕車和機器人等實體AI系統的發展。
要進行實體AI模型開發,需要大量的真實世界資料和測試,輝達的Cosmos世界基礎模型(WFM)標榜可讓開發人員能方便產生大量逼真又符合物理原則的合成資料,以訓練和評估其現有模型。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即將到來」,就像大型語言模型,世界基礎模型是推動機器人和自駕車發展的基礎。創造Cosmos是為普及實體AI,讓每位開發人員都能掌握一般機器人技術。
輝達也與聯發科(2454)合作,推出小型AI超級電腦Project DIGITS,搭載GB10 Grace Blackwell超級晶片。GB10搭載Blackwell GPU,並與Grace CPU相連,是由聯發科與輝達攜手打造的產品。透過Project DIGITS,使用者能在桌上型電腦系統開發與執行模型推論,並在加速的雲端或資料中心基礎架構上部署模型。
超微的布局除最受矚目的AI加速器、伺服器處理器,以及為AI系統提供高效能前端網絡的DPU產品外,還有AI PC處理器等部分。
超微1月初發表全新Ryzen AI Max系列筆電處理器、擴展Ryzen AI 300系列處理器產品線等。超微也擴展其商用AI PC產品線,將AMD PRO技術整合至Ryzen AI Max、Ryzen AI 300及Ryzen AI 200系列處理器中。
超微指出,消費者和專業人士愈來愈重視AI PC生產力,藉由新一代支援AI的處理器,公司正將AI普及到所有裝置,並將工作站的強大效能帶到輕薄型筆電。
超微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先前表示,展望未來,在巨大的運算力需求推動下,可看到在資料中心、客戶端和嵌入式業務方面顯著增長的機會。
雖然輝達挾強大GPU效能與完整的GPU加速生態系,持續主導AI GPU市場,但由於產品價格高昂,加上各家CSP對AI應用需求不盡相同,輝達GPU通用性雖然強大,但不能完全滿足特定需求,亞馬遜AWS、Google、微軟及mexta等四大CSP也持續推進自研晶片布局。
2025年AI淘金熱延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