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 05:30
川普效應再度席捲而來,首要目標劍指中國,但是沒有國家能在局外。 (路透)
■魏錫賓
美國下屆總統川普再過2個月就要上任,產官學界都希望看透美國新政策對全球經貿的影響,「川普效應」再度席捲而來。在首次擔任總統時,川普針對中國狂加關稅,此次競選期間亦對中國「另眼相待」;不過,國際經貿密切連結,沒有國家能置身事外。
就以近幾年對美國貿易出超節節攀高的越南為例,其經濟規模排在全球30餘名, 進口與出口商品的前2名都一樣是(1)電腦、電子產品及零組件,以及(2)機器設備工具及儀器等,中、美是其前2大貿易對手。2024年前9個月越南商品總出口3000億美元,其中輸出到美國市場約占三分之一,金額較前一年同期成長23.1%,出口至中國則占15%左右,僅增加3.7%;而在總進口2790億美元中,從中國進口超過1000億美元,且較前一年成長達32.4%。
國家間進出口數據的趨勢,除了顯示供應鏈移轉與重組的現實外,也透露了彼此經貿關係的密不可分,尤其是美、中分別是全球最大進、出口國,與各國金流與物流都有難以割斷的連結。
中國經濟經濟成長率近年不增反減,不動產業還在生死關頭掙扎,連帶著其他產業產能過剩,可是出口仍然持續增加。以2024年前6個月觀察,中國出口較前一年同期成長超過3%,高於世貿組織(WTO)預期的全年全球貿易成長率,不過中國出口的總金額雖上漲,平均單價卻較前一年同期下滑近4%,塑膠、鋼鐵及化學品價格更有2位數的減少;相對地,台灣出口商品平均單價年增率為1.6%。美國的首要目標雖是中國,但中國企業積極低價向他國輸出商品或在海外擴廠求生,使國際市場競爭態勢也跟隨供應鏈動態而改變。
川普揚言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至少10%的關稅,如果是無差別的課稅,對其國內部分商品或許有利,但對其他國家的影響都會一致,沒有人占到便宜。2023年美國商品貿易逆差超過1兆美元,中國貿易順差約8千億美元,若不深究商品內容,以2023年二國的貿易順、逆差觀察,在一個同時沒有中國和美國的貿易環境中,至少還缺2千億美元的市場,即使沒有中國向外尋找替代市場,各國也必繃緊競爭強度。
台灣電子供應鏈完整,半導體業在全球扮演關鍵角色,相對不懼競爭,至少能依賴技術突破衝突網,而若一時陷於經濟環境的緊縮中,也較有資源餘裕度過寒冬,可是其他多數產業放在國際市場上,即使部分有品牌、品質與技術的優勢,可能仍抵不過其他國家不惜血本的價格競爭。
川普的首要目標雖是中國,沒有國家能在局外;即使屢次對準最亮眼的台積電,卻又可能是項莊舞劍。不管如何,因應策略要先擬定,樂觀要審慎,而官方對其他產業的關心,尤不能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