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24-08-31 21:35

區分胃、十二指腸潰瘍 疼痛時間是指標

王家瑜/台北報導 的故事

 冬天是消化性潰瘍的好發期,民眾常見的病症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醫師提醒,胃鏡受檢者當中,將近1成患有罹患消化性潰瘍,若未積極治療,可能導致潰瘍出血、胃或十二指腸穿孔或阻塞,務必重視生活習慣養成,及早預防消化性潰瘍上身。

 聯安健檢資料庫2018到2022年統計,共3萬2046位胃鏡受檢者發現,近10%的人患消化性潰瘍。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說明,胃黏膜抵抗力不足、胃酸分泌過多等內在因素,以及飲食習慣不佳、藥物影響、壓力過大或情緒不穩等外在因素,都可能導致消化性潰瘍。

 楊建華指出,暴飲暴食、飲食不定時,或是喜歡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等都容易傷腸胃,非類固醇的抗發炎止痛藥、阿斯匹靈等藥物也容易破壞腸胃黏膜;當身體面臨壓力狀況時,胃酸會分泌較多,就可能引發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中最常見的是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楊建華指出,兩者的疼痛部位都是上腹部,疼痛表現相似,包括燒灼感、噁心反胃、吐酸水、腹部悶脹,但民眾可以透過「進食時間」初步自我分辨,胃潰瘍通常在進食後30到60分鐘出現疼痛,且可能逐漸加劇,十二指腸潰瘍往往發生在空腹時,尤其深夜容易發作,進食後疼痛會逐漸緩和。

 40歲的林先生是科技業主管,平常生活忙碌、壓力大,所以三餐常常不定時也不定量,又常喝咖啡、飲酒,甚至有抽菸習慣,由於過去沒有潰瘍病史,從沒想過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某天他突然感覺上腹不舒服,也沒什麼胃口,經過一段時間症狀都沒減輕,於是安排全身健康檢查,才發現已有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並合併幽門桿菌感染。

 林先生在醫師建議下,除了完成幽門桿菌的殺菌治療外,更積極調整生活習慣,戒菸、戒酒之外,也練習定時定量飲食,並且開始規律運動,隔年回診時潰瘍狀況消失,也沒有腸胃不適的狀況。

 楊建華表示,想要釐清上消化道不適是否為消化性潰瘍造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胃鏡檢查,如果發現有病灶,也可進行切片篩檢或止血治療。他也提醒民眾,飲食習慣、生活作息及壓力狀態都會影響腸道健康,唯有檢查、調整生活習慣雙管齊下,才能「腸」保健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