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呱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23-05-17 18:57

何時量血壓最準?每週至少量幾次?醫提醒:血壓超過180馬上就醫


3.1k 人追蹤
追蹤

何時量血壓最準?每週至少量幾次?醫提醒:血壓超過180馬上就醫



馮逸華
2023年5月16日 週二 下午4:00



台灣高血壓盛行率高,成人每5人就有1位!但不少民眾會因為沒有症狀,輕忽高血壓帶來的身體健康危害。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指出,想要預防、良好控制高血壓,就要先從正確量血壓開始,已經罹患高血壓的人,也別害怕用藥,脫離高血壓藥並非不可能的目標。
根據國健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盛行率超過26%,而40歲以上更高達38%。儘管高血壓盛行率高,但臨床上,不少人會因為沒有明顯症狀,不知道自己已經患上高血壓,長期忽視高血壓,不只會增加心血管風險,甚至腎臟、大腦、眼球都會受到影響。
延伸閱讀:
血壓標準下修了!醫:最新指引更重視「居家血壓」
根據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的高血壓指引(The New Blood Pressure Guideline),將血壓類別分成以下5種。民眾量測血壓,若發現已屬於高血壓危險期,請「立刻」諮詢醫師:

量測血壓5類別
延伸閱讀:
有圖解》如何正確量血壓?家醫科醫師教你「這姿勢」測量才正確
高血壓就像心臟被霸凌
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施奕仲表示,所謂的血壓,是指血液從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壓力越大,對心臟負擔越大。舉個例子來比喻,每人每天心臟約莫要跳動10萬下,如果血壓是180毫米汞柱,就彷彿心臟每天就得背著80公斤重跳10萬下,比起血壓110毫米汞柱的人,一樣每天跳10萬下,心臟的負擔可想而知。這就是為什麼血壓越高,心臟的負擔越沉重,也更容易出問題。
當長期處於高血壓的狀態,就像是心臟被霸凌,因為高血壓可能會造成動脈硬化,並導致心肌肥厚,使心臟能輸出的血量下降,形成「高血壓性心臟病」。此外,心肌肥厚會使心臟缺乏彈性,舒張功能出現異常,隨著時間一久,漸漸導致心臟收縮能力下降,嚴重時恐會引發心臟衰竭。
施奕仲特別提醒,高血壓影響的絕非只有心臟,包括大腦、腎臟、眼球以及全身血管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千萬別因為身體感覺沒有不舒服,就忽略高血壓對身體健康的漸進性危害,最好從正確血壓量測開始,避免高血壓上身的可能。
量血壓最少一週2次
施奕仲呼籲,不管心臟有沒有不舒服,只要年紀超過45歲,一定要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且至少每個禮拜量1~2 次,如果發現血壓偏高,則應該要改成天天量。至於該何時量血壓最準?建議可以在吃早餐前或晚上睡覺前測量,且每次測量都都量2次,並將2次數值平均,以能夠更客觀比較血壓數值的差異。
由於單次量血壓,或許偶爾會有血壓偏高的現象,這跟環境、心理狀態或當時的生理狀況都會有關,但如果一段時間的血壓測量值,都有偏高的趨勢,此時就要特別小心,建議應帶著血壓記錄尋求醫師的協助。
他指出,量血壓只是第一步,一旦確定診斷,最為重要的是明確瞭解自己為何會有高血壓的狀況,並明白下一步該如何改善。一般而言,醫師會建議民眾,應先積極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例如控制飲食,盡量少油、少鹽,並且積極規律運動,改善肥胖因子等。
高血壓不用一輩子吃藥
施奕仲指出,曾在診間遇過一位長期高血壓的個案,因為工作繁忙、無暇控制飲食與體重,導致他的血壓始終偏高,即使服用了3種降血壓藥物,血壓仍高達140毫米汞柱,直到某天意外診斷出自己罹患肺癌,才終於痛定思痛改變。
在個案接受肺癌手術與治療之後,除了調整飲食習慣、積極運動之外,更積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壓力,因此血壓藥從原先的3種藥,減成2種,很快再改為1種,最後竟然完全不需要降血壓藥。可見脫離血壓藥並非不可能,最重要的是要有意識地覺察,並改變自己的行為。
許多年長者會擔心開始吃高血壓藥後,就得吃一輩子,這個錯誤觀念造成不少人患有高血壓卻不願就診,即使看醫生了,也可能會不願服藥。事實上,只要血壓慢慢穩定,是可能可以減藥,甚至是完全不用再吃藥的。
施奕仲提醒,服藥主要是幫助大家穩定血壓、降低心臟疾病發生的風險,特別是一時半刻減重還沒有著落、生活與工作壓力無法擺脫的人,服藥是目前有效的手段,避免放任高血壓持續霸凌你的心臟、腎臟、大腦、血管與眼球。
除了觀念及心態正確之外,高血壓能否成功控制,關鍵在於有無測量血壓、持續記錄,看診時才有依據。唯有在疾病生成前積極預防,或是有高血壓者,願意勇敢踏出改變的第一步,才能真正遠離高血壓帶來的危害。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