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武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2-28 07:29
儲蓄 過猶不及
2010-02-28 工商時報 【本報訊】
從傳統美德或家庭經濟來看,儲蓄是良善的,但是若從總體經濟觀察,當每個人都過著儉樸生活,減少消費,增加儲蓄,那麼百貨公司沒人逛、電影沒人看、咖啡沒人喝,經濟必然蕭條。
從家庭經濟與總體經濟不同的角度來看儲蓄,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但無論如何,每個社會總會有些儲蓄,而每個社會也總有些想投資卻缺少資金的企業家,若能將這些儲蓄引導到這些投資上,這些閒置的資金便可創造更多產能、更多就業機會。
因此經濟學家以「超額儲蓄」這項指標來檢驗一國的儲蓄是否過量,超額儲蓄係由儲蓄減投資而得,例如台灣去年的儲蓄3.6兆元,投資2.1兆元,超額儲蓄即1.5兆元,占GNP高達11.5%,很明顯台灣的超額儲蓄太多了。
累計近5年台灣的超額儲蓄已逾5兆元,這些都是閒置的資金,政治人物經常表示要吸引外資、希望台商資金回流,事實上台灣的閒錢已經太多了,資金回不回流並不重要,台灣所缺的不是資金而是投資機會,而這個警訊早已顯露在逐年升高的超額儲蓄中了。(于國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