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罐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5-03 13:27

德國能源轉型困境 住宅、運輸能源使用效率差

德國與台灣相近,近期也面臨能源轉型的陣痛期。德國早在1990年代開始思索能源轉型之路,目標在2022年達成非核家園,現已提前達到2020年再生能源占比35%目標,然而,過程中也面臨能源使用效率不佳、地方不願配合等問題待克服。
以德國經驗為師,台德連續兩年舉辦能源轉型論壇。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今(3)日出席台德能源轉型論壇時表示,能源轉型是一新典範建立的過程,再生能源跟化石燃料、核能不同,不一定能穩定供應,因此儲能、智慧電網建置更形重要,透過這些設施讓電能供應持穩,未來公民電廠也是政府要積極推動的方向。
德國在台協會處長歐博哲(Martin Eberts)也指出,他代表德國在台協會及德國政府表示,不希望台灣因被霸凌而遭國際孤立,德國會支持台灣在能源等各領域參與國際事務。
德國在1990年代開始推動能源轉型,在2010年曾決議要讓既有核電機組延役,但2011年福島核災後民意轉變,達成2022年所有核電機組除役的共識。希望2020年再生能源占比35%、2050年達80%。
近年德國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再生能源占比已達36.4%。以裝置容量來看,近5成設施為風力發電、4成來自太陽能。
與會的德國學者齊辛(Ziesing)分享著德國能源轉型經驗,他說,德國能源轉型的過程,可說是毀譽參半,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像是近年來能源使用效率不減反增,已確定無法達成2020年目標,且核、煤產業興盛地區也反對能源轉型。
齊辛指出,德國目標每年能源使用效率為2.1%,但是近幾年平均僅1%,主要是因為運輸部門能源消耗近年未降反升。電動車推動不順、民眾不願減少開車頻率是主因,政府還未找到適當方式解決。
能源局綜合企劃組組長翁素貞解釋,所謂的能源使用效率是指每GDP產出的能源消費,取決於該國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等因素,目前台灣每年能源使用效率為2%,相對優於德國。
另外,德國核、煤產業興盛地區,也大力反對能源轉型,齊辛表示,政府希望透過政策輔導當地轉型,仍在研擬政策。
齊辛接著說,德國有很多老房子,這些老房子電力使用效率差,需要進行全面汰換,新建築也要增加綠電使用比例,未來挑戰仍劇。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