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n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7-01 21:08

物聯網的跨領域整合 迎戰紅色供應鏈

近年來,在中國大陸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許多大陸企業挾其大量資金與內需市場吸引力,在中國大陸和世界各地進行收購企業,充沛其資源、技術與人才等,甚至搶走許多台灣企業的重要訂單。台灣的LED、太陽能、面板、IC設計業、光電產業手機零組件等產業都遭逢嚴峻的挑戰,許多產業已和中國大陸企業轉變為競爭的關係。
根據資誠最新公布的《2015年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跨界轉型 領導變革》,許多企業家在接受訪談時指出,未來台灣企業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掌握自身的優勢、持續創新,並且採取「Double T」的新思維,也就是跨界(Transboundary)和轉型(Transformation),來迎戰紅色供應鏈的侵襲。
網家(PChome)董事長詹宏志接受資誠訪談時指出:「網路科技帶來的變化其實就是邊界都融解了,讓你沒有地方可以防守,因為你的威脅來源會從各種不能想像的範圍出現。你害怕別人,別人也害怕你,因為你也隨時可能變成他的競爭者。面對跨境交易的競爭,我如果沒有想出一個方法變成馬雲的噩夢,他就會變成我的噩夢。」的確,企業如果強化自身競爭優勢,未來,可能就會被來自四面八方的競爭者追擊,屆時就不只是「紅色」,而是「彩色供應鏈」。
至於如何跨界與轉型以迎戰紅色供應鏈?物聯網為台灣帶來了好機會。車王電子董事長蔡裕慶接受資誠訪談就提出,台灣ICT產業的新契機在於互聯、智能、環保、節能四個面向,企業一定要加速在市場端做智能化生產跟服務。
台灣可以掌握住「工業4.0」也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趨勢,發展ICT產業和物聯網的結合和應用。「工業 4.0」目的在於透過網路串聯達到工廠智慧化,包括聯網設備間自動協調、M2M(Machine to Machine)、工業機器人、3D Printing 、大數據分析,真正達到智慧製造的目標,可說是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的一大契機。
值得注意的是,物聯網的設備需求大爆發,對台灣的供應鏈來說是一個機會。然而,接受資誠訪談的科技業領袖大多認為,設備都只是一個滲透(penetration)的工具,本身不會有太高的利潤,未來物聯網的最大獲利來源將是具有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架構。
另外,根據《2015年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84%的台灣企業認為網路安全是最重要的數位科技。網路安全真正的好處不單在防禦上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因信任而產生新價值。接受資誠訪談的神準科技董事長蔡文河就認為,網路安全是永遠都存在的議題,許多的企業和個人都把資料放在雲端伺服器,可能出現的威脅包括:惡意程式、不安全的使用者介面、資料遺失或外洩、帳號或內容被竊取等。這對一般企業來說是一大挑戰,但對網路安全相關產業來說,則提供了資訊安全服務的好機會。
可預期的是,未來許多新興物聯網的應用和系統,將更深化軟硬體的整合,台灣可善用原本ICT硬體和製造的優勢,例如半導體、行動裝置、電子元件、精密機械等。不過,台灣也需要強化系統軟體、消費性產品品牌、網路安全和服務出口產業的競爭力,並將物聯網應用擴展到不同的領域,包括數位金融、健康照護、智慧城市和智慧住宅等,充分利用ICT基礎的優勢,與傳統產業攜手組成跨領域的新生態系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