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鍾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5-04-29 12:59
怎麼念?兄弟都名「?」 武則天惹的禍
初識北市信義區四育里長連圀堂的人拿到他的名片常會愣住:「圀」怎麼念?連圀堂說,「圀」的音、意同「國」,讀小學時「怪名」常讓他很難堪,讀國中後求學、服役、就業都改叫「連國堂」,直到參選里長,選委會堅持他一定要以身分證上的姓名連圀堂登記,才又恢復使用。
連圀堂說,他的爸爸讀私塾時認識圀字,所有兒子都以圀字取名,但因為圀字實在太少見了,兄弟們一度全以國字取代圀字。
「為名字問題和爸爸吵到哭了好幾次。」連圀堂讀小學時,有名老師堅持字典中沒有「圀」這個字,要他改名,但他爸爸反怪老師不識字。小朋友心中都認為「老師最大」,他夾在中間很為難,為名字和爸爸吵過好幾次。
連圀堂讀國中時改用「連國堂」登記升學,學生證、畢業證書的名字都是連國堂,當兵退伍令的名字也是連國堂,直到1998年要選里長時,選委會要求要用身分證上的名字登記,他才決定「正名」。他追查圀字由來,發現這個字是一千多年前女皇帝武則天(西元624年~705年)造的字,用來取代「國」。一開始是寫成「(外囗內武)」,但有人說這代表武氏被困,才又改成圀字,意謂四面八方都國家領土。(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