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碎了 發達集團監事
-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15-04-23 14:06
拆大巨蛋,世大運怎辦?只顧「人民意志」不顧「國際契約」,誰還要跟台灣打交道
我在深圳酒店餐廳用早餐,一位穿西裝的老外面帶微笑地對我走過來,我心想「Do I know you?」
「先生,請問一切都還好嗎?」他用流利的中文對我說。
我嚇了一跳,原來他是這裡的經理,我沒有想到會遇見外國的服務人員。
事實上這不只是第一次,二周前我在江蘇泰州,酒店大堂裡也有一位接待人員是外籍美女。 外國人身材高大,穿著唐裝又說中文很引人側目,我以為她是熱愛中華文化的酒店客人。
不僅如此,行李服務生也是印度籍,就像香港一樣,但這裡不是香港,只是中國一個二、三線城市。
以往外國人在中國大陸工作,多半在多國籍企業擔任高級主管,但現在越來越多人替本土企業工作,特別是服務業,從低到中階都有。
我因為經常travel的關係,時常會面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差異,特別體現在服務業上,我非常appreciate那些能夠做到東西融合的業者。台灣和香港如果還有什麼優勢,不是在硬體上,而是對於服務細節的拿捏和呈現。
以酒店電視頻道為例,我在北京、上海住過一些五星級酒店,前20個電視頻道中沒有CNN,代表客人都是本國人士,沒有外國人。
機上的餐點和娛樂節目是另一個例子。除非沒有選擇,否則我盡量不搭乘大陸航空公司的飛機,因為軟體不行。以音樂來說,不是隨便挑幾首歌,放在國語歌曲或西洋流行頻道就可以,如何選擇和表達都是一門學問,華航和長榮這幾年音樂製作有很大的進步,甚至請外國DJ來主持。
國際化的關鍵在於要以外國人的角度來看事情、提供服務,這是一種以他人為中心的心態,中國大陸現在才開始學習,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前星巴克、肯德基到中國來必須適應本土的遊戲規則,現在大陸企業漸漸國際化,未來也需要了解如何滿足全球顧客的需求。
亞洲國際化做得最好的是新加坡,李光耀當年推動英語、華語是很重要因素,因為要和全世界交流,所以用最方便和別人接軌的方式溝通,造就了今天的競爭力。
香港這幾年在中資和陸客衝擊下,步調大亂,但服務業整體仍有一定水準。多元價值的融合本身即會形成競爭力,就像美國一樣,香港的挑戰是要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間找到平衡點。
台灣的問題不在於世界忽略或遺忘台灣,而是我們沒有積極地去擁抱世界,用別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世界公民。
以大巨蛋為例,不應只是為了滿足台北市民對棒球的熱愛,更重要的是做為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的舉辦地點。在所有對巨蛋是否應該興建或拆除的爭議中,看不到任何和世大會的溝通或補救措施,但那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想像一年後,柯文哲對世大會雙手一攤說:「我們有一個不負責任的建商,所以我們決定把蛋給拆了;sorry, 這是人民的意志。」別人會接受嗎? Plan B在哪裡?台灣要如何向全世界交待?nobody cares.
當政府撕毀先前對外商的承諾後,就沒有公司想來台灣投資了;當我們失信於世界組織後,就沒有機構會再讓台灣舉辦世界級的活動了;當我們的人民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考量時,全世界就不願意再浪費時間和台灣打交道了。
所謂的「國際化」有幾個層面:
第一是國際貿易,就是把東西賣到國外去;
第二是國際經營,在全球設立據點;
第三是全球投資,不只做生意而且還把別人的公司買下來;
第四、也是最難的,全球思維,以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事情、制定策略。
台灣多年來只有停留在第一個層面,現在拓展「國際市場」遇到了僵局,因為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大陸企業這幾年用兼併投資的手段開發海外市場,但心態上尚未轉過來,如果一切都以「中國我最大」來思考是不可能成功的。
大陸企業海外併購技巧越來越成熟,上周小米入股大陸電動交通設備商納思博,把美國知名電動平衡車商Segway(賽格威)買了下來。這個「山寨買原廠」的例子,和聯想買摩托羅拉手機事業部及金沙江收購飛利浦LED子公司類似,出發點都是為了取得專利。
理性與感性,大陸不只買尖端科技,也買令人快樂的東西。上海复星繼買下地中海俱樂部後,又在談判收購太陽馬戲團,傳聞耗資15億美元。將來台灣人可能看不到這個表演了,因為「中資」藝人來台演出審核嚴格。
「全球思維」是國際化進程中最困難的步驟,也是台灣可能還有機會的地方。大陸企業可以斥巨資把歐美品牌買下來,但不一定能經營成功。和外商合作,借力使力,協助他們進入中國市場,重新組合全球化和本土化元素,是台灣可運用的策略。台灣想競逐全球?門都沒有!
全球化是台灣的出路,而且無法繞過大陸市場。創意沒有市場就沒有價值,大陸是最大市場。上周日內瓦發明展台灣再度抱走最多獎項,但有多少創意可以變成企業?
最近我開始想像十年後的台灣,覺得應該和東南亞某些國家差不多:旅遊勝地、物價便宜、人民溫和、但政治對立。
一個看似開放、實則孤立的封閉社會,一種堅持本土化價值、孤芳自賞的美,cheap, sad, but respec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