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肉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2-03 12:32

打阿里假貨後 官媒轟微信 縱容抄襲

打阿里假貨後…官媒轟微信 縱容抄襲
阿里巴巴的假貨風波才剛落幕,官方似乎把矛頭指向另一巨頭騰訊。官媒新華網1日連發三文,批評騰訊旗下的微信,對用戶抄襲他人創作不聞不問,責備微信不應只做廣告卻不擔責任。
騰訊1日在微博發出「微信公眾平台向抄襲『亮劍』:推原創保護機制」聲明回應,指微信團隊對抄襲、假冒等侵權行為採取「零容忍」態度,並已推出原創保護機制。
新華網三篇文章分別是「微信公眾號:『一人原創,九十九人抄襲」緣只為抄成『大號』掙鈔票?」、「原創者:面對『李鬼』,只能一聲嘆息」、「微信,你真的拿『抄襲』沒辦法」。
澎湃新聞引述文章內容指出,微信公眾平台有「山寨號」、「抄襲號」現象,有用戶直接複製、刪改及黏貼別人的作品,不少更直接冒充別人原創名字及頭像。
不少「集百家所長」的抄襲號,粉絲動輒過百萬,變成「大號」,而讀者們每一次的閱讀、點讚都成了他們可觀的收入。
在微信公眾平台擁有46萬名粉絲的網路女性情感專欄作者楊冰陽表示,她每天堅持不懈地構思、創作、排版、修改,為的是46萬忠實粉絲的信任。但每篇文章一發布的同時,就有超過8個抄襲號即時運作起來:複製、刪改、轉貼。
根據多家公關公司的報價單顯示,在粉絲數上萬的公眾號中發表一篇文章的價格,從人民幣100元到5萬元不等,而文章末尾的小廣告,也是許多大號的收入來源之一。
有原創者向騰訊微信平台舉報抄襲,但舉證難、處理慢、刪除少、懲罰輕,再加上高昂的協調和申訴成本,投訴維權變成一件性價比很低的事情,更多的轉發和抄襲仍在持續。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說,微信在明知和應知的情況下,若及時撤銷存在侵權的內容則沒有責任;若接到舉報依然不及時撤銷,則會附有連帶責任。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