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港金牌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2-01 03:16
周遊華爾街/蘋果超越微軟…靠爆炸性創新
蘋果股價上周五一度突破去年11月創下的盤中新高,收盤市值高達6,824億美元,足足已是微軟的兩倍有餘。
微軟股價1999年創歷史高點時,市值曾逼近6200億美元。當時如果要說蘋果的總市值會更高,甚至達到微軟的兩倍,會被當作笑話。當時蘋果正瀕臨破產,而微軟的作業系統獨霸個人電腦界。
上周微軟與蘋果相繼公布去年第4季財報,蘋果執行長庫克指出,這一季的業績「具歷史意義」,平均每小時賣出34,000多支iPhone 6,銷量多到「令人費解」。在美股大盤下跌之際,蘋果當天逆勢上漲逾5%。微軟執行長納德拉則「低調」得多,營收只有蘋果的三分之一。股價因而重挫9%。
資深科技記者史帝文斯透露,1998年他曾訪問微軟創辦人蓋茲,蓋茲曾表示「無法想像蘋果會比微軟更大、更會賺錢」。蓋茲提到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時,還說「他知道他贏不了」。
然而不到20年,蘋果已經獲勝。紐約時報指出,其間原因包括一些重要的教訓,連蘋果自己也該警惕:蘋果今日的成功,畢竟是依靠單一產品,光是iPhone就占營收的69%,一如當年微軟只依賴「視窗」系統。
紐約時報指出,凡是最成功的企業都需要「願景」,蘋果及微軟都有。但蘋果的願景更急進;一旦完成,當然也更驚人。微軟當年預測人人桌上都有一台電腦,這在IBM主機獨霸辦公室時,也算是「急進」的願景。但蘋果更進一步,新願景是每個口袋裡都有台電腦,這種電腦(智慧手機)以電話的形態問世,成為全球無所不在的消費電子產品。蘋果終結了這兩個龐大的市場。
專家指出,蘋果在創造及推廣新的消費電子產品時,願景非常強。獨特且爆炸性的創新非常難得,而且一再成功更是難上加難。
微軟也曾不斷強化本身的主導地位,但卻漏掉了破壞性創新的潛力。資深科技分析師席拉指出,「賈伯斯不怕自相殘殺。當iPod賺錢時,他表示有一天人們會做出能夠播放音樂的電話,我們必須率先做出來。現在大尺寸的iPhone似乎侵蝕iPad的銷量,但這是正確的方向」。
微軟也曾一再致力於營業多元化;但微軟比較傾向於「跟隨者」,而蘋果傾向於「趨勢設定者」。微軟太晚買下諾基亞,再推出自己的Windows手機,與蘋果對幹。儘管這種手機也頗受讚譽,但當用戶已經有了Android與iOS兩種手機平台後,未必還需要第三種選擇,因此微軟手機的市場原本就不大,而且還持續縮小。
更意外的是,蘋果將設計及製造的各個層面整合到一件產品上,這種模式一直被其他製造者摒棄,然而現在卻成為主流。微軟曾經以固定軟體而自滿,把微處理器讓給英特爾,個人電腦則由其他業者製造。這曾經是較佳的經營模式,但卻無法創造出一種精美的產品。賈伯斯相信蘋果必須從頭到尾掌控每一個環節;並非因為他天生愛掌控,而是基於他對追求完美的激情。
專家指出,蘋果的經驗,證明業者需擁有硬體,而非只是平台。在個人電腦領域,每家公司都放棄了機型,只有蘋果堅守麥金塔;如果機型對路,獲利空間非常大。如果客戶要買Android產品,到處都有;但如果要iPhone,非找蘋果不可。能做到這一步,就擁有訂價能力,而獲利能力當然大到難以置信。蘋果上季的獲利率就直逼40%。
投資人都在問:「下一個iPhone會是什麼?」並沒有明確的答案。專家指出,幾乎不可能想到還會有什麼東西,能夠從無到有地創造出一個1,400億美元的龐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