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碎了 發達集團監事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5-01-20 14:19
侯昌明全家10戶頭,各掌理財任務
30歲買下人生第一棟房、40歲賺進千萬收入的侯昌明,婚後為開拓自己投資理財的路徑,開始有了資產配置、風險分散的觀念,如今正在實現50歲存到1億元退休的夢想,他是怎麼做到的?
知名節目主持人侯昌明從小四就開始打工、白手起家,婚前是個非常積極的投資人,買股票一定是買漲跌幅大的,買基金也要買單一國家、產業型等波動很大的標的。侯昌明不諱言,「當時一人飽、全家飽,當然要衝囉!可惜賺少賠多。」
不過,因為曾經有過失業半年、完全沒有收入的經驗,給了侯昌明非常大的警示,也讓他在婚後的投資理財上,開始有了資產配置、風險分散的觀念,而且無論如何都會強迫自己存下一筆「保命財」,以備不時之需。
留100萬急用金,其餘分散於基金、股票、房產
「結婚生子後,肩上的責任更重,若是失業的話,拖垮的是全家人。因此,就家庭理財來說,一定要分散風險,例如投資股票,絕不重壓單一個股,而是同時分散3到5檔;而投資基金也是改為區域型、全球型等大範圍的標的,至於單一產業基金,則可採定時定額投資。」侯昌明道。
而平時工作相當忙碌、理財時間有限的侯昌明,到底是如何做到讓全家人衣食無憂,還可同時打造出教育金、旅遊金、買屋購車金及退休金呢?侯昌明透露,他的家庭理財其實很簡單,就是用「10個戶頭齊打拚」的方式來圓各個夢想。
「夫妻二人、二個小孩每人二個戶頭,一個基金及存款戶,一個證券戶,這樣就八個戶頭了,而家庭所有收入再開一個A帳戶、家庭所有開支也獨立出一個B帳戶,共10個戶頭,」侯昌明細數。
除了緊急預備金必留100萬元之外,其他的錢都分散在基金、股票、房產等投資,而每月的儲蓄都存在A帳戶裡面,每月定期提撥款項至B帳戶,而所有的卡費、貸款、水電瓦斯、保母費等固定開銷或是生活費、雜支,就用B帳戶來扣款,帳目相當清楚。
而為了鼓勵妻子曾雅蘭節約、不亂買東西,侯昌明跟妻子約定,若是B帳戶有結餘,就歸為妻子的私房錢。
就整體的家庭資產規畫來說,股票的部位約占六成、房產占二成、基金占一成,而儲蓄與現金部位約占一成。
一公式、三心法,首重守財,勿為發財而冒險
侯昌明雖然很會賺錢,但其節儉也是出了名的。那是因為他堅持執行一個公式:「收入-儲蓄=支出」。強迫儲蓄的結果,使得他手中沒有太多現金,自然就不會胡亂花掉。
而要讓家庭財務穩健增長,侯昌明認為,有三大心法要掌握:第一,絕不做會引發骨牌效應的投資;第二、心態要保持正確,理財首重「守財」,不要為了想發大財而忘了控制風險;第三,做自己有把握的事,不要過度擴張信用。
侯昌明指出,許多人常常會把投資股票、房產的錢全混在一起,或是一次投資5到8間房子,槓桿率太高、想像太美好。在景氣好時,當然是可以錢滾錢、屋養屋,然而,一旦房子租不出去,就可能引發所有投資都面臨斷頭的風險,甚至連家庭基本生活費都成問題,這就是骨牌效應。
從多年投資經驗中,侯昌明發現,投資要獲利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態度」,而且一定要相信自己。過去他投資股票時,也曾追逐過「明牌」,但是腰斬的案例比比皆是。另外,他跟會也曾被倒過2、3次,原因都出在心態不正確,妄想一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