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7-24 05:49

陸銀寶島債上限衝人民幣250億

金管會祭出三箭救股市後,擴大國際債券市場規模,成為資本市場發展的新重點。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23)日表示,下半年國際板債券將「非常活絡」,特別是人民幣計價的寶島債。
為因應多家陸銀來台發債,金管會決定提高陸銀發債上限,將額度由目前人民幣100億元~150億元,大幅提高為200億元~250億元。
下半年以來,外幣計價國際債券掀起上櫃掛牌熱潮,6月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發行三檔、合計人民幣20億元的寶島債;7月燁輝子公司也發行首檔在台灣、新加坡雙掛牌的寶島債。顯示寶島債發行對象、方式日趨多元。
與此同時,美元計價債券同樣表現火熱,法國興業銀行發行兩檔、合計6.05億美元的債券外,德意志銀行新加坡分行日前也推出首檔30年期的美元計價零息債券。
曾銘宗說,台灣法規、制度相對完善,發行條件佳,利率水準又有競爭力;加上次級市場健全,是外國機構來台發債的誘因。
而就市場面而言,曾銘宗表示,美國聯準會(Fed)明年可能升息,美元利率將走升,現在美元利率相對在低點,也是各機構願意發債的好時機。
據統計,截至目前為止,大陸金融機構合計發行人民幣87億元寶島債,交銀之後,中國農業銀行下半年也有意再來台發債。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寶島債發行成本持續上升,以交通銀行為例,去年發行的5年期寶島債,票面利率為3.70%,今年6月票面利率為3.85%,上升15個基本點。業者表示,台灣整體債券發行利率走揚,加上上半年人民幣貶值,導致發行單位須提高利率,彌補匯損。
曾銘宗指出,金管會希望債券發行多元化,不論是本國、外國或大陸機構,都來台發債。發行期數也要長短期兼備,以分散風險並創造次級市場。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