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12-09 12:35
國事蜩螗 府會「爺們」就別鬥別鬧了
台灣真是個叫人又愛又恨的社會。一方面全民競相包場《看見台灣》,震撼於國在山河破,瞬間燃起愛鄉護土的熱情;另方面,府會天天開擂台賽,質詢與備詢雙方語不驚人死不休,就怕媒體欠缺聳動的標題。在世局混沌、國事蜩螗的此時此刻,我們要再度疾呼,位高權重的府會「爺們」若自認是男子漢,就別再惡鬥與胡鬧了,趕緊將交相指責的氣力轉為解決問題的勇氣與魄力,才是為國著想的「正辦」!
近日國內「爺們說」蔚為風潮,源於立委要刪經建會主委管中閔的年終獎金,管脫口而出「做爺們的怎麼會在乎這個」。當事人下了這麼有動感的標題,唯恐天下不亂的傳媒豈有不大大引用的道理?儘管有人為管主委大喇喇的性格緩頰,但更多人是見獵心喜,重重往馬政府痛處打下去,博士內閣因此成「傲慢狂妄」代名詞。
持平而論,全球不景氣,台灣經濟表現雖不如昔,但至少逐年成長,失業率低於5%、匯率持穩且通膨無虞,若跨國比較,可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然而每到年底,立委諸公不分青紅皂白,照例演出大砍年終的爛戲碼,也難怪比較有個性的官員如管中閔要回以「爺們說」,卻讓自己掉入立委激將法的陷阱裡。
事實上,管主委慣用的「爺們」,就像當代常用的「xx哥」,是不同時空的流行用語,硬要將原意是鐵錚錚漢子的「爺們」與「傲慢的官爺」劃上等號,並不公允。但綜觀馬政府閣員的歷來發言,的確欠缺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悲天憫人特質,以致有些本意是「具實以告」的談話,聽在民眾耳裡卻更像在說風涼話。近例除了「做爺們的怎麼會在乎這個」,還包括高喊「北市房價恐泡沫化」、「復徵證所稅後大戶跑了一半」、「房市排擠股市,肥了芭蕉卻瘦了櫻桃」、「台灣往何處去?」等等。
這些警世官話,問題意識都很強,讓民眾深刻了解台灣社會面臨的困境有多險峻,但除了問what,輿論更期待的是,閣員們能「在其位,謀其政」,端出有效的辦法(how),而不是比誰的國文造詣好或章回小說熟。
遺憾的是,我們從上述的警世官話卻不難嗅出,針對若干重中之重的課題成因與應對,部會間有如山頭對立。由於大家學問都很大,檯面上下的角力動作更大,各持己見的結果,凡事要交付中央「聖裁」,反而貽誤對症下藥的時機,徒留間隙讓立委見縫插針。
不過,閣員學問再高、官威再大,只要民意反彈激烈,隨時都有被撤換的風險,近年台灣內閣「五日京兆」的窘況,已直比鄰國日本的走馬燈政權,這也是造成政院領導力弱化的一大主因。立委則不然,台灣自豪的民主體制,在兩黨內耗下,問政效率一落千丈,但立院發語權卻直上雲霄,形成「天大地大,都沒有立委大」的政壇怪象。
糟糕的是,除非意外,選錯一位立委,選民必須忍耐4年。在此期間,天不怕地不怕的立委諸公們,個個就像小皇帝,點名部會首長列席說明,就容不得怠惰,官員敢有請假缺席或派副手出席者,就像犯了天條必遭口誅筆伐。
如果立委們以高標準罵翻了官員、砍盡了年終、搏到了版面,回過頭來也以高標準要求自己,那也就罷了。偏偏,國會運作真相是:為護航涉嫌關說者的調查案迅速決定,平時審理重大法案一直陷於龜速,也只有能彰顯表面正義的臨時性修法(通常是意外事件觸動)才有機會插隊超速。「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結果,立院經常演出加開臨時會匆促立法的爛戲碼,浪費人民公帑,卻竟無人能砍其年終。試問,有這樣的立院,政府還需要敵人嗎?
誠如大導演李安引起共鳴的感慨:「台灣人好,就是政治、媒體不太好」。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而管理者不止是政府,還有國會。我們要提醒政壇諸公:當一隻手指對著人痛罵,有四隻手指是對著自己;唯有府會反求諸己,化消極對立為積極進取,台灣政治才有撥雲見日的轉機,否則民間的力量再好再強,也總有耗盡枯竭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