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53/15337.jpg)
-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12-21 11:01
明年實質利率負轉正的關鍵
明年實質利率負轉正的關鍵
中央銀行周三召開今年第4季的理監事會議,決議維持現行的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和短期融通利率均不變,這是央行連續6季維持利率不變;至於明年M2貨幣成長目標區,則和今年一樣維持為2.5~6.5%。在此同時,央行總裁彭淮南更關切實質利率的可能趨勢,他認為明年因為基期因素讓物價漲幅可望較低,希望實質利率可轉為正利率。
回顧今年2月央行為了回應外界對央行低利率政策的批評,特別提出數據與其他國家比較,台灣當時的實質利率低至0.105%,尚未跌落負利率情況。同時間負利率者包括香港-4.19%,新加坡-2.83%,菲律賓-1.9%,美國-0.865%,歐元區-0.221%;實質利率為正的國家,則有印尼1.46%,日本0.805%,瑞士0.69%等,比較起來台灣算是維持前段班。
實質利率通常以該國指標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減去該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而得出來的數值。簡言之,通貨膨脹的速度和幅度若超過存款利率調整的速度和幅度,就會出現實質利率為負的情況。自從金融海嘯後,美國強力執行貨幣寬鬆政策,並維持極低的利率水準,因而出現負利率的現象。日本則是另一種類型,該國多年來的利率趨近於零,但因其國內常常出現通縮情形,亦即CPI年增率是負的,因此其實質利率反而為正數。
央行這次所提出的數據則顯示,目前台灣的實質利率為-0.6%,香港-4.8%,新加坡-4.46%,歐元區-2.0%,英國-1.9%,菲律賓-1.55%,美國-1.35%。對照今年初的數據,各主要國家的實質利率大都出現惡化現象,例如香港和新加坡的負利率超過4%,歐元區和英國的負利率更顯著擴大;美國稍好,但負利率也是超過1%。台灣則從正數轉成負數,雖然成績仍居全球中上,但與各國一樣同步惡化。
自今年以來歐債危機持續,美國經濟復甦遲緩,歐美貨幣寬鬆措施始終沒有停下來,利率也一直維持低檔不變,因此實質利率惡化的主要原因,顯然就是通貨膨脹率較預期為高。不過因為景氣未見好轉,各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成長,因而忍受較高的物價上漲率,台灣亦然。
展望未來一年,全球的經濟和金融市場將如何演變?首先來看今年的全球經濟變化,可說是每況愈下,不斷探底,總算到了年底,開始呈現谷底止跌的跡象。而且各主要國家的政治形勢底定,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將繼續執政4年,中國大陸於十八大之後也確定了新一代接班人,日本也於日前的選舉中,由自民黨重新執政,南韓則於周三選出第一位女性總統。一般認為2013年的全球經濟在政治形勢穩定下來後,將不會再更壞了。但各國新的執政團隊,為了兌現選舉承諾,必定有志一同拿出強力的貨幣寬鬆政策,以確保經濟免於走入衰退。
若依時間先後排列,本月上旬歐洲央行(ECB)舉行今年最後一次決策會議,會後連續第5度宣布基準利率不變,維持在0.75%的歷史低點。ECB總裁德拉吉同時表示,將延長無限量挹注歐元區銀行計畫的期限。他並表示ECB已決議將持續進行主要再融資操作計畫(MROs),為歐元區銀行提供無上限的流動性,時間至少到2013年7月為止。
接著上周三美國聯準會於決策會議後宣布,在失業率未降到6.5%或是通膨率超過2.5%前,都不會調升利率,這是首度將貨幣政策和雙率(失業率和通膨率)掛鉤。聯準會同時決定擴大資產購買計畫規模,於年底賣短債買長債的扭轉操作政策退場後,將改由購買美國公債接替上場,每月購買規模與扭轉操作一樣同為450億美元,市場視Fed此一措施為QE4。Fed今年9月才推出QE3,每月動支400億美元買房貸抵押證券(MBS),QE4明年初實施,因此明年元月開始,每月資產購買規模高達850億美元。根據Fed內部預測,2015年前都不會升息,因為預估到2015年失業率才會降到6%到6.6%之間,未來1、2年通膨率應該不會超過2.5%。
再來就是日本新首相安倍在競選時公開喊出日銀需將通膨目標拉高至2%。而周四日本央行會議很快的就回應,宣布進一步擴大寬鬆貨幣,加碼10兆日圓,總資產購買計畫增至101兆日圓。
明年全球三大經濟體幾乎同步採取擴大寬鬆政策,而且比今年的規模還大,根據過去一年來的經驗,今後通貨膨脹率只會向上,幾乎不可能下跌,這也就是何以美日同時將未來可以忍受的通膨率往上調整。回頭來看台灣,以我國小型開放的經濟體而言,要維持比今年低的物價上漲率,其實存在相當的難度,因而彭總裁僅能「希望」明年可以走出負利率。然而比較好的消息是,目前各方都對台灣明年經濟成長表示樂觀,若能成真,則國內的失業率得以降低,薪資水準也得以增加,屆時實質利率即使維持小幅的負數,國人應該還是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