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kkkk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7-16 19:15
傳產變形金剛 VS. 電子毛三到四
萬寶週刊 2011/07/15
最近證券公司營業員叫苦連天,原因是許多客戶的融資整戶維持率不足,紛紛慘遭斷頭,也難怪今年以來大盤融資餘額大減超過500億,散戶沒逃過追繳令,就更難再對股市投入資金,成交量始終停滯在千億元附近,形成惡性循環...
【撰文/莊正賢】
最近證券公司營業員叫苦連天,原因是許多客戶的融資整戶維持率不足,紛紛慘遭斷頭,也難怪今年以來大盤融資餘額大減超過500億,散戶沒逃過追繳令,就更難再對股市投入資金,成交量始終停滯在千億元附近,形成惡性循環。
選股方向決定了投資報酬率
台股在8500點以下的年線附近反覆測試,即回到一年來的平均成本;若將大盤視為一檔股票(或以台灣50為標的),投資人持有一年的報酬率應該是損益兩平!然而卻有許多人面臨融資斷頭風險,必然事出有因。其實道理很簡單:「選股方向決定了投資報酬率」。
以往被視為「定存股」,走勢也最牛皮的電信股,今年反而成為「多頭指標股」,不但龍頭中華電(2412)突破百元,漲到民營化釋股掛牌後的105元新高,台灣大(3045)也漲到85.1元、遠傳(4904)漲到48.45元,也都創波段新高,等於突破今年9220高點位置。若以2010年5月歐債第一次風暴襲擊,台股低點7032點為基準,到7月12日為止,共計有623家跌破此一防線,電子有464檔、傳產142檔、金融7檔及TDR十檔。選股,同樣呈現M型化趨勢。
600多家創新低的個股中,有四分之三都集中在電子股,尤其集中在LED、太陽能、面板、IC設計,而電子股又占大盤成交比重50~60%,在電子指數領先跌破3月日本震災低點後,成為拖累大盤走弱的元兇。今年反而是「非電子股」才夠嗆,許多產業包括水泥、食品、汽車、橡膠等,取代電子股成為當紅炸子雞,好像又回到20年前傳產當道的時代!
消失部份傳產及電子 存活了變形金剛
傳產股的淘汰賽早在20年前就已展開,市場競爭力不足的公司,已隨著時間而消失在歷史中。每個產業的個股代號「01」、「02」通常都是老字號公司,如味全(1201)、台塑(1301)、裕隆(2201)…等,目前仍在股市生存,但有更多早已空缺,代表早已下市、被淘汰,剩下的公司不但經過嚴格試煉,甚至透過中國市場逐漸茁壯,業績越來越好!上期台泥(1101)、亞泥(1102)大漲小回的格局便是明證,我在總編輯語提及「裕隆股價超越台積電」,雖然裕隆只是台灣出身的小品牌,卻因搭上中國銷售商機,硬是比下世界級的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這告訴我們:「投資(選股)的風向在變,過去以電子業馬首是瞻的邏輯必須徹底改觀,連結中國市場的公司會趁勢而起,也就是本刊提出中國市場股的概念。」
反觀電子業,淘汰賽才剛開始。首先,韓國三星崛起,不但打破科技業以美、日為主體的傳統思維,也宣判DRAM、面板業的窮途末路,特別是科技泡沫後將「兩兆雙星」視為經濟發展重心的台灣,衝擊特別大,茂德(5387)暴風圈將席捲整個產業,小心骨牌效應!
其次,是高成長期後的停滯。台灣電子業的特性,是奉「cost down」為圭臬,紛紛以擴充產能以達「規模經濟」,同時降低生產成本,這種作法如同吸毒,享受完短期業績攀高的快樂後,卻要面臨無窮盡的殺價競爭後果。以最強勢的電子族群——蘋果概念股來看,大立光(3008)走高階路線搶iPhone鏡頭訂單,成功擊敗宏達墊搶下股王寶座;同樣吃蘋果的鴻海(2317),雖然蘋果占營收比重今年估計可達約25%,股價卻跌到90元保衛戰!
鴻海Q1營收7293億元,年成長達34%,但合併毛利率卻再創7.25%新低,營業利益率更只有1.74%,顯示獲利表現跟不上營收成長腳步。再看近期傳出搶下1500萬支iPhone訂單的和碩(4938),在大盤走跌下逆勢上漲,但Q1每股還虧0.25元,如果連鴻海這麼低的毛利率都被搶單,和碩報價一定更低。
一線廠都免不了空有營收卻賺不到錢,二線廠的生存空間就更小了。過去PC、NB大成長的年代,光是一家HP或Dell,就可培養出眾多供應鏈;如今動能趨緩,大廠又提升自製率,連接線器、鏡頭外購供應商廠可能集中在1~2家,剩下的訂單必然也是流血競爭。現在鴻海又宣示要組織「第N艦隊」擴充集團規模,除了原本就有的代工業務外,連鏡頭、觸控面板都要自製,並分割成小金雞掛牌,完全「包山包海」,造成二線廠生存的空間急速壓縮,接著將引出資金排擠效應,加速產業淘汰。
只漲主流、沒有補漲
電子業的「訂單集中化」趨勢很明確,這兩年只要不是蘋果或HTC的供應商,業績都是兵敗如山倒,即使連TPK、大立光這兩家蘋果頭號供應商,也是靠擴廠站穩龍頭優勢。「強者恆強」,這就是未來電子業的狀況,訂單跟資金都會集中在少數公司,因此「只漲主流,沒有補漲」!
玉晶光(3406)在2010年由37元大漲10倍到411元的驚人表現很難再現,「First Tier」和「Second Tier」的差距將如同台積電(2330)與聯電(2303)的股價位階一樣,回不來了!投資人也要開始習慣二線股低本益比的特性,如封測的欣銓(3264)、矽格(6257)、菱生(2369)……,獲利數字雖不差,但市場認同度卻不高,10倍就是難以跨越的天際線!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9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