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4-09 22:22

五十二、法句譬喻經——塵垢品

本帖最後由 曾經 於 14-06-09 18:53 編輯
阿彌陀佛偈 MV 演唱:慧普法師
7FahU6d_Yds?autoplay=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FahU6d_Yds
五十二、法句譬喻經——塵垢品
經文︰
『昔有一人,無有兄弟。為小兒時,父母憐愛。赤心慺慺,欲令成就。將偕師友,勸之書學。其兒憍蹇(ㄐㄧㄢˇ),永不用心,朝受暮棄,初不誦習。如是積年,無所知識,父母呼歸,令治家業。
其兒憍憚,不念勤力。家道遂窮,眾事妨廢。其二放縱,無所顧錄,糶(ㄊㄧㄠˋ)賣家物,快心恣意,亂頭徒跣,衣服不淨。慳貪搪揬,不避恥辱,愚癡自用,人所惡賤,國人咸憎,謂之兇惡。出入行步,無與語者,不自知惡,反咎眾人。上怨父母,次則師友。先祖神靈,不肯祐助,使我賴帶,轗()軻如此,不如事佛,可得其福。即到佛所,為佛作禮,前白佛言︰佛道寬弘,無所不容,願為弟子,乞蒙聽許。佛告此人︰夫欲求道,當行清淨行。汝齎(ㄐㄧ)俗垢,入我道中,唐自去就,何所長益?不如歸家,孝事父母,誦習師教,沒命不忘,勤修居業,富樂無憂,以禮自將,不犯非宜。沐浴衣服,慎於言行,執心守一,所作事辦,敏行精修,人所歎慕。如此之行,乃可為道耳!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不誦為言垢,不勤為家垢,不嚴為色垢,放逸為事垢;慳為惠思垢,不善為行垢;今世亦後世,惡法為常垢。垢中之垢,莫甚於癡,學當捨此,比丘無垢。
其人聞偈,自知憍癡,即承佛教,歡喜還歸。思惟偈義,改悔自新,孝事父母,尊敬師長,誦習經道,勤修居業,奉戒自攝,非道不行。宗族稱孝,鄉黨稱悌,善名遐布,國內稱賢,三年之後,還至佛所,五體作禮,懇惻自陳︰尊敬至真,得全形骸,棄惡為善,上下蒙慶,願垂大慈,接度為道。佛言︰善哉!鬚髮尋落,即成沙門。內思止觀,四諦正道,精進日登,得羅漢道。』
白話解釋︰
『從前有一個人是獨子,沒有兄弟。做小孩時,父母十分疼愛,視如命根,總希望有一天他能有所成就,因此就帶他從師入塾,讀書問學。誰知道這個孩子天性不馴,又兼愚笨,不專心讀書,早學晚忘,讀了也不溫習。像這樣幾年下來,一點經書也沒學到,父母命他回家,讓他學管理家業,可是此兒驕傲放縱已成習慣,十分荒唐,全無勤儉持家的本領,因此家道漸漸衰落,諸事荒廢,加上他本身放縱無度,只出不入,毫無顧忌,賣盡家中財物,恣意花費,整天又亂髮赤足,衣冠不整,慳貪無狀,不知羞恥,愚昧固執,人見人厭,令人憎惡,眾人都罵他十惡不赦,出入內外,也無人同他講話。
他不知自己短處,反而怨恨別人,上怨父母,再恨師友,又責祖先神靈不肯保佑,才使他顛倒坎坷,狼狽如此。他想︰倒不如去事奉佛陀,可以得福。因此他馬上到佛陀的精舍,行禮已畢,便上前懇求佛陀說︰我今來此,明白佛道弘大寬容,無所不容,我希望成為佛子,我求佛陀接受。
佛陀向他說︰要想學道,首先要行為清淨,你卻是帶著一身怨恨污濁來入我佛子群中,如果我隨便答應,對你又有什麼益處?你不如快回家,好好孝順父母,溫習詩書,不犯錯誤,每天沐浴整衣,小心言行,守心安定,辦事負責,勤勉向上,別人便會讚歎,如此再來,才可以學道呀!
因此佛陀為他說了下面的偈語︰
不讀詩書為言垢,不能治家為家垢,不能治身為色垢,行為放逸為事垢;
吝嗇於人布施垢,與人不善為行垢,今世因成後世果,事事荒唐是常垢。
污泥中之污泥,莫過事理不明;學道要捨痴愚,沙門畢竟無垢!
此兒聽完佛偈,自知驕縱無知,便誠懇接受佛陀的教導,歡歡喜喜回家。他反省佛陀偈語的裏面的深義,才恍然覺悟前非,便重新做人;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學習詩書,勤儉持家,收心守戒,非禮不為。
不久宗族稱孝,鄉里稱悌,善名遠揚,國人稱賢,三年以後,又到佛陀座前,五體投地,懇切悲泣說︰尊敬的佛陀!我今天得全人格,棄惡為善,受到國人稱譽,都是佛陀的教導之功!我願世尊垂大慈悲,接受我入佛門學道吧!
佛陀說︰歡迎你!此人鬚髮自動掉落,便現出沙門相。內省止觀、四諦、八正道之理,日加精進,便證得阿羅漢果位。』
◎◎
長阿含經云︰『如來以不放逸故,自至正覺;無量眾善,亦由不放逸所得故。』
太虛大師云︰『人成即佛成,是名真實現。』
長阿含經云︰『八聖道是證四果阿羅漢之法要。』
止︰一念不生。
觀︰歷歷分明。
八正道又名八聖道,是聖者八條的道法︰
一、正見。
二、正思惟。
三、正語。
四、正業。
五、正命。
六、正精進。
七、正念。
八、正定。
《讀後感想》︰
佛法說︰「境是由心想所生」。
本經文中的主角,原先內心是慳貪、放縱、愚癡、頹廢、怨天尤人…,因此眾人也都認為他是十惡不赦之人。
經佛陀開示後,心念改變、行為改變,返家之後從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學習詩書…做起,自我內心是一位賢者的風範,終於族人、鄉里也都看待他是一位賢人。
個人今日看了一篇同仁轉貼的文章《傷痕實驗》,文中有一段內容是︰
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
一個從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
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
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一個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
外界是由我們心境所生, 淨空法師也常說︰天災是由人們的貪、瞋、癡所引來的…。
一個人若想要別人以「善」待之,那麼,就讓自己的心朝「善」去思惟。
《傷痕實驗》,文章網址︰http://www.s8088.com/thread-336302-1-3.html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