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louh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3-17 07:01

美林:日地震陣痛期恐達半年

【經濟日報╱記者溫建勳/台北報導】 2011.03.17 04:33 am
科技業「斷鏈」問題,成為外資圈最關心的議題,美林論壇昨(16)日針對日本地震,由亞太半導體首席分析師何浩銘(Daniel Heyler)發表專題演講,預估全球供應鏈將有四至六個月的陣痛期。
此外,美林證券預估強震對日本GDP的影響程度,將小於0.5個百分點,至於對亞洲及台灣GDP影響約0.1個百分點。由美林的數字看來,地震對總體經濟的衝擊仍在範圍內。
即使日本產業災情統計陸續發布,但停電造成更大的不確定因素,讓善於量化與情境分析外資券商,這次也難以估計日本各產業的供料狀況。
外資券商原本對於電子業的第二季看法,呈現多空分歧,例如摩根大通就高喊避開電子,但同為美系的高盛證券則強力看好蘋果供應鏈,因此對於日本震災之後的產業影響已經出現「一個地震、多空各自解讀」的局面。
偏多的外資以轉單效應、庫存充足、斷鏈時間短等三項原因,做為立論出發點;偏空的外資則以不確定性高、日資回流引發贖回、核子輻射成為最佳的施力點。
美林證券認為,可以分三個階段觀察是否斷鏈。首先是事件發生之後的二至三周內,日本供應鏈恢復的狀況;其次接下來要觀察供應鏈的替代狀況,是否良好;最後數個月後的終端出貨是否正常。
選股邏輯上,各家外資也很分歧。野村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王嘉樞認為,應該避開高融資個股;摩根士丹利台股研究部主管王安亞表示,部分電子業斷鏈不嚴重,反而會引起漲價效應,地震不見得完全是利空,面板報價就有上漲態勢。
摩根大通則是力推傳產股的代表,認為電子股不確定性高,中概傳產走的是穩健的兩岸題材;花旗環球指出,觀光股遭到錯殺,特別是大陸觀光客已有取代日本客源的趨勢,兩岸自由行上路後將可填補日客的流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