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使Z 放長假2轉待命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2-13 14:24

紐約時報:美國大行藉金改排除異己 獨霸衍生市場厚利

生工具被指是導致金融海嘯一大元兇,美國國會本年 7 月通過金融改革法案,便意圖將衍生工具納入監管,包括規定不少衍生工具須在特定結算中心進行。但《紐約時報》發現,這些結算中心的風險委員會成員其實由國際大銀行高層出任,他們以極嚴苛的要求趕絕其他銀行加入市場,而且千方百計阻止相關交易變得透明,目的是霸佔衍生工具市場的豐厚盈利。
香港《文匯報》報導,根據 7 月的金改法案,現時美國的洲際交易所 (ICE)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 NASDAQ 開設的 3 大結算中心,具有監管權力。結算中心的風險委員會負責決定價格和客戶須存放的虧損擔保金等,更重要的,是委員會還決定哪些衍生工具可不必經由結算中心交易。
但 3 家結算中心的風險委員會成員名單都不向外公布。據知情人士表示, ICE 結算中心的委員會成員原來都是銀行高層,來自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瑞銀、巴克萊、瑞信、高盛、美銀和花旗。
這個情況所以出現,原因是結算中心成立之初,為了吸引銀行支持,不得不以風險委員會的席位作為利誘。風險委員會負責制訂交易規章,銀行界為免其他銀行攤薄利益,對意欲加入市場的銀行訂立極嚴苛要求,例如要求銀行擁有一定規模的衍生工具,甚至連紐約梅隆銀行 (由成立 200 多年的紐約銀行和梅隆公司合併而成) 都被指「不合資格」。
另一方面,金改要求不少衍生工具必須由結算中心交易,但對銀行來說,當然是受規限的衍生工具數目愈少愈好。結算中心的風險委員會由銀行界把持,這方面他們便有極大權力。
此外還有交易透明度的問題。美國的衍生工具市場不像股市,衍生產品的價格沒有明確標示,買賣須經銀行進行,但買賣雙方都不知對方的交易價格,這為銀行帶來極豐厚的利潤。
不少人意識到這個問題, 2 年前對沖基金 Citadel Group 管理人格里芬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合作籌劃結算中心時,便提出建立電子交易系統,顯示信貸違約掉期 (一種衍生工具) 的價格。
但這項建議引來銀行極大反響,銀行界和 ICE 聯合起來,成立結算中心與之抗衡,並規定所有市場數據只准向一家寂寂無聞的公司 Markit 提供。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終於去年退出與 Citadel Group 的合作建議,使電子交易系統計劃告吹。據消息人士透露,是因為銀行界稱,除非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 Citadel 「割蓆」,否則不會加盟。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