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29 14:46
三菱商事退出日本3海域離岸風電計畫,業界憂「骨牌效應」
日本三菱商事等退出日本3海域離岸風力發電計畫對日本再生能源政策影響
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025)年8月27日及28日報導,三菱商事於8月27日正式宣布退出於千葉縣銚子市以及秋田縣能代市、三種町、男鹿市外海及由利本莊市外海等3處海域之離岸風力發電計畫。該3處離岸風電開發計畫係2021年日本政府首輪公開招標之重大專案,原定2028年完工,惟因全球原物料及勞動成本於2020年至2024年間上漲約1.5至1.8倍,整體建設成本已較當初估算金額高出2倍以上。對此,三菱商事已於2025年3月提列524億日圓損失,惟評估即使延長該相關海域使用期限,尚有設備維護及折舊等支出,整體而言仍無法有效獲利,爰決定退出參與該3處離岸風電開發計畫。
三菱商事中西勝也社長於8月27日親自拜會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國土交通大臣中野洋昌等人。武藤大臣對此表示,「全面退出該3海域計畫將導致日本離岸風電併聯發電陷入延宕,殊為遺憾」,並要求三菱商事應就地方周邊區域及既有基礎投資承擔善後責任;中野大臣亦表達「僅以經營角度來決定全面退出離岸風電極為遺憾」之立場。另,林芳正內閣官房長官於28日記者會表示,政府將瞭解企業退出原因,並重新檢討風力發電招標制度設計。
三菱商事相關企業聯盟前依規定繳納之約200億日圓保證金將被沒收,並喪失參與後續第4輪公開招標資格。據日本媒體分析,此舉雖得以彰顯日本政府重視市場規範與公平性,有助於防止得標企業任意退出,然卻也突顯現行制度對企業風險分擔不足,已引發業界擔憂。
依照現行法規,若得標企業退出,則可按順位由其他投標企業遞補,惟東京電力公司及捷熱能源(JERA)等具優先順位之企業均表示以現行條件實在難以承接,爰日本政府傾向重新啟動公開招標程序。對此,經產省與國交省已於8月26日提出修正方案,擬將海域使用期由30年延長至40至50年,並檢討補助制度設計,以確保投資企業可有效攤提成本並維持收益平衡。
針對三菱商事退出離岸風電計畫是否引起負面骨牌效應,學界與產業界看法不一。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二宮康司認為,三菱商事當初投標時實在無法預見整體建設成本高漲至此,如不具商業可行性而退出尚屬合理,而參與其他海域離岸風電業者應可藉資源調度來改善收益,未必引發「退出連鎖效應」,惟就長期而言,放棄離岸風電將使日本無法達成2050淨零目標,爰政府勢必要給予業者更多政策補貼,但這將增加全體國民負擔。SMBC日興證券分析師淺野達則研判,重新啟動該3處海域公開招標至確定得標廠商,需耗時約2年3個月,爰實際運轉併聯發電時程恐延後至2030年代中期。另一方面,產業界人士則擔憂連三菱商事尚且無法承擔,可能造成其他企業相繼退出離岸風電市場,引發「退出骨牌效應」。(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