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5-08-20 07:32

願你投入在修行中 能在這一生知見殊勝的佛法!--2

願你投入在修行中 能在這一生知見殊勝的佛法!--2
問:如果有人在做運動或吃東西時 突然心臟病爆發而死亡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他的死亡是好事 因為他不需要在臨終前遭受長期的痛苦。可是 如果他還沒有準備好在這個時候去世 那種死亡真的是好事嗎?
答:我們不能根據死亡的方式而作出任何確切的結論。 之前我講過一位禪修者的故事他遭受折磨 頭上被砍了一刀 然後被扔進水裡 那時他呼吸困難並溺斃而死。 這種死亡一般來說是非常不幸的 人們也傾向於說他不會投生善趣。但很僥倖的 他最後的心路(臨死心路)的所緣是供養水果給一位比庫的業。
這種運氣未必容易發生 但也並非不可能。我們死亡的方式 不一定能表明我們的投生去處 決定的因素在於臨終時刻所出現的所緣。例如 跳舞不是一種善的活動 當一個人在跳舞時 所生起之心的狀態大多數是激動性的執著。這是貪根心 它可以成為墮入四惡道之因。跳舞不是善的 如果因執著身體而驅使一個人去做運動 那種運動也不會是善的。做運動時也許會抱著這種想法:“我要讓自己身體強壯。我要使自己身體健美”。
以這種心的狀態逝世的人不能投生善趣。
吃東西也同樣會伴隨著一種貪心 一種對欲樂執著的心。
幸運的是 心的速度非常快 它可以很快速地從一個所緣轉換注意力去另一個所緣。臨死所緣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趣向 由於臨終者會體驗到一些善心或不善心的狀態 我們不能只是根據他死亡的方式 而肯定地說他會投生到那裡。他的業將會決定他的投生去處。
因此 我們應該付出很大的努力經常累積善的慣行業。 佛教國家的許多在家信徒都有念“Buddha(佛) Dhamma(法) Sangha(僧)”的習慣。如果發生任何事情他們就會念“Buddha(布塔)Dhamma(曇瑪) Saigha(桑喀)”。它成了一種習慣性反應 這三個字也是他們的日常用詞。你也可以憶念佛陀的功德這樣念“阿拉漢......阿拉漢......”這種業也許會足夠強大以致在臨終時出現 雖然未必肯定如此。
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 都應該善用每一個機會投入修習殊勝的佛法 這是你真正的依靠處。所有其他的業是遠遠不能肯定的。你應該熱誠地精勤努力以在這一生領悟佛法。願你投入在修行中 能在這一生知見殊勝的佛法!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