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25-08-14 10:42

預售解約潮要來了?她買房卻被限貸令逼向斷頭「新青安像誘餌,一個也跑不掉!」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2025年8月14日 週四 上午8:07

近幾年房市「錢」景看好,更在新青安的催動下,全台預售案推量大幅提升,交易量甚至創下新高!原本已經進入交屋高峰潮的階段,卻因營建成本、央行限貸令開鍘.......等種種因素,使得原先火熱的房市快速冷卻,更有不少民眾成為政策下的受害者。
▲一名37歲網友A小姐用新青安買房,下訂沒多久,因為央行限貸令上路,不足的1成價金缺口得自行補足,「一時半刻,我要去哪湊1百多萬元?」她直言「新青安就像誘餌,把我們這些想買房的人吸引過去,1年後再突然來個限貸令,全部一網打盡一個也跑不掉!」示意圖/Getty

新青安碰上限貸令 購屋族繳不出慘被解約
一名37歲網友A小姐表示,自己和先生兩夫妻以總價1188萬元下訂桃園市30坪預售屋,代銷當下掛保證:「貸款8成沒問題。」且提及有新青安優惠貸款條件,即貸款成數8成、年限40年、利率1.775%、寬限期5年,條件相當誘人,A小姐和代銷談妥付款計畫,貸款950萬元,簽約金、訂金和交屋款各為109萬元、10萬元和60萬元,先付簽約金和訂金共119萬元,且約定在2025年7月交屋前按工程進度,補足餘款。
不料,下訂沒多久,卻傳出銀行貸款水位不足,因為央行限貸令上路,不足的1成價金缺口得自行補足,「一時半刻,我要去哪湊1百多萬元?」要是交屋前找不到銀行願意給她8成貸款,自己也沒辦法補足1百多萬,就會被建商以違約要求支付違約金或解約,到時候房子沒買成,還可能把已付款全賠掉,「新青安就像誘餌,把我們這些想買房的人吸引過去,1年後再突然來個限貸令,全部一網打盡一個也跑不掉!」A小姐相當苦惱。

不只一般民眾遭受衝擊,就連建商也受到不小的震盪,頻頻出現「爛尾樓」建案,像是新北中和某建案於不動產開發信託附帶續建機制,30多名承購戶繳交共3千多萬元進了信託帳戶購屋款,建設公司以包含管銷費用(代銷銷售費用)、建築設計費名目指示動撥,建商倒閉後信託專戶只剩餘600多萬元,卻因前面有15組債權人申請強制執行,按照受償順位,34戶承購戶竟都拿不回購屋款。
預售違約潮四起,不只北部,根據台南市地政局統計實價資料指出,台南預售屋解約情形明顯提高,今年上半年實價登錄解約戶數增至174件, 較去年同期增加1.5倍。示意圖Getty

全台南北都淪陷?消基會疾呼應正視
不僅北部有此現象,就連台南市地政局統計實價資料指出,台南預售屋解約情形明顯提高,2024年上半年實價登錄解約僅70件,但今年上半年實價登錄解約戶數增至174件, 較去年同期增加1.5倍。
對此波預售屋解約潮現象,消基會也呼籲政府正視制度與市場脫節的現象,並提出四大方向:
一、修法彈性化:針對特殊情況放寬轉讓限制
在市場下行或金融緊縮時,應允許因失業、貸款不足、重大變故等因素所導致的「非投機性讓渡」可進行換約轉售,並設置明確審核標準,如對於因經濟困難而需要解約的自住型消費者加入除外條款之中,以免違規濫用。這樣既可避免消費者鉅額違約損失,也不至於鬆綁成為投機漏洞。
二、強化履約擔保監管 落實資訊揭露制度
主管機關應建立預售屋履約擔保的公開資訊平台,所有建案應強制揭露其保障機制、金融機構名稱、查核紀錄等,供消費者查詢與比較。同時應強化金融機構與建商間的履約稽核與責任歸屬制度,讓履約擔保不再只是「紙上條文」。
三、設立專責法律援助窗口 協助消費者解約與求償
消費者在面對建商不願換約、貸款落差、違約爭議等問題時,常缺乏法律資源。內政部應設立專責法律諮詢平台,或結合各縣市消保官資源,提供消費者具體的解約程序協助、契約解讀與法律訴訟支援。
四、推動購屋教育納入社會宣導計畫
政府應主動編撰《購屋風險手冊》,並與房仲業者、公協會合作,於購屋前提供消費者風險說明及教育課程,提升其對契約條款、貸款限制、履約制度等重點的認知與警覺。唯有落實知情權,購屋才真正公平。
不少網友也在批踢踢上掀起激戰,「解約的都不是首購」、「換屋族才是最倒楣的」,還有人說「現在只是剛開始,之後還會更慘」,甚至有專家提出,2027年房價可能崩盤!不過,不論未來房價是否會崩盤,有在觀望想買房的人,還是應該斟酌自己取得的成本是否低於行情,才能避免未來萬一繳不起房貸,而落得認賠殺出的下場。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