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5-07-24 07:13
諾貝爾獎得主:成長的十大因素--1
諾貝爾獎得主:成長的十大因素--1
1、信念——「奮鬥、探索,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若列斯·阿爾費羅夫在《科學與社會》這本自傳式著作中寫道:「當我還是一個10歲孩子的時候,我曾讀過韋尼阿明·卡維林的一部傑作《船長和大尉》,其後,我便終生不渝地奉行著書中那位主人公薩尼亞·格里戈里耶夫的準則『奮鬥、探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2、轉變——「學習的過程比考試有趣得多」
1986年圖靈獎獲得者約翰·霍普克洛夫特認為,人生中會有很多轉變,但很重要的就是從本科 到研究生的轉變。「如果成為一個研究生,你要學習如何獲取新的知識,如何進行研究,這些在書本上學不到,你必須觀察別人,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如何以現實的科學基礎來進行研究的。」霍普克洛夫特說,有人很擅長考試,很擅長用老的知識回答現在的問題,但學習的過程比考試要有趣的多。他建議大家,一定要找到一個榜樣,然後像學徒一樣去學習榜樣。
3、學業——「我小時候不是好學生」
「我小時候不是好學生。」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伊瓦爾·賈埃弗這樣評價自己年少時的學業,「我想給一個好建議,學校在保證學生好好學習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習他們感興趣的。」
韋爾特曼在講述了自己成長的故事後說:「我不是個好學生,因為學的東西太多,在國中的時候我竟然要學4門語言,我都沒有興趣。」隨後,他開始熱衷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並在1999年獲得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