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18 22:04

機構:整體關稅仍顯著低於中國,東協「中國加一」戰略並未終結

新加坡媒體引述分析報告指出,由於整體關稅仍顯著低於中國,東協的「中國加一」戰略並未終結

一、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7月17日報導指出,目前部分東協國家面對的美國對等關稅雖高於美國日前宣布的稅率,但整體關稅仍顯著低於中國,因此經濟分析師認為,東協的「中國加一」戰略並未終結。此外,東協國家刻正進行結構性改革,持續改善經商環境,亦增強國際投資者興趣。

二、馬來亞銀行(MayBank)發布的最新分析報告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最新的關稅威脅,或將使全球製造業向東協移轉,重組供應鏈的進展放慢,全球跨國企業在外資決策採取觀望態度。美國最新關稅對「轉運貨品」的定義模糊,為企業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同時,倘美國對工廠組裝之進口零配件實施更嚴格規定,恐將衝擊「中國加一」戰略的可行性,因東協多國與中國上游供應鏈緊密聯繫,但東協整體關稅仍低於中國。據統計,中國面對的美國關稅,在2025年初較東協六國高出8.7%,至2025年 8月,該差距將會擴大至16.6%,因此預期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仍會持續向東協轉移。

三、上述報告指出,自2025年3月以來,東協在美國進口市場的占比持續上升,中國則下跌。中、美兩國第一回合貿易戰(2018年至2019年),越南是供應鏈轉移的主要受益者;目前正進行的第二回合貿易戰,受益者可望擴展至馬來西亞、印尼及泰國等東協其他國家,因在不斷變化的關稅政策下,生產基地多元化已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長期而言,美國對貿易轉移的打擊應會促使各國加強在地化生產,推動建立更垂直整合的境內或區域內供應鏈體系。

四、多項指標顯示,東協直接外來投資正在上升中。資本財(capital goods)進口方面,馬來西亞在2025年5月激增81%,新加坡、泰國、越南及印尼亦較2024年初成長23%至40%。資本財是指用以生產產品或服務的耐用品,例如機器設備等。

五、在提前出貨及寬鬆貨幣政策支撐下,東協2025年上半年的經濟成長優於預期。但,提前出貨效應消退,經濟分析師預估2025年下半年東協經濟成長仍將因關稅戰而放緩。

六、銀河—聯昌證券公司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提前出貨效應已近尾聲,美國製造商可能已開始轉向內供,進而抑制全球需求。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泰國或將因而失去部分關鍵成長動力,另國內消費支出依然疲弱,投資活動亦可能處於停滯狀態。此外,中國失去美國市場後,可能將出口貨品轉向其他市場,導致東協生產商面對更多競爭。

七、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刻正與東協國家就對等關稅展開雙邊談判,預期相關協定可能陸續簽署,緩解美國及東協貿易失衡的問題,此意味未來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供應鏈重組。

八、馬來亞銀行認為,寬鬆貨幣政策可抵消對等關稅的部分衝擊。2025年以來東協國家的短期利率普遍下滑,預計未來東協區域央行會持續調降利率。美國聯準會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恢復降息,亦為東協區域央行寬鬆貨幣鋪路。此外,新加坡、越南及泰國在2025年皆透過基礎設施項目推動經濟發展,馬來西亞亦正處於投資週期中,印尼則推出計畫提振消費,相關措施預計可支撐東協經濟。(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