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5-07-03 07:48
最艱難的環境中,往往孕育著最頑強的生命力。--2
最艱難的環境中,往往孕育著最頑強的生命力。--2
每次都因風沙迷失方向而失敗,有一次,她在沙丘中穿行了整整兩天,最終卻回到了原處。那一刻,她清楚地意識到,沙漠不會輕易放她離開。
一次,殷玉珍甚至想到了輕生,準備時,她想起母親分別時淚水漣漣的臉。
最終,她放棄了這個念頭。既然無法離開,唯一的選擇就是改變現狀。
轉機出現在一次回娘家的旅程中,殷玉珍帶回兩棵楊樹苗,種在地窖附近。
出乎意料的是,其中一棵竟然成活了。
這個小小的生命給了她希望——沙漠并非無法綠化。
1986年,殷玉珍做了一個大膽決定。
賣掉家中唯一的"三條腿羊"(一只腿曾受傷),換來六百棵樹苗,春天,她和白萬祥,將這些樹苗,栽種在地窖周圍的沙地上。
嚴酷的考驗接踵而至,水源短缺,夫妻倆必須步行數公里取水澆灌。
烈日炙烤,大部分樹苗很快枯萎,到夏末,僅存活了一百多棵。但這已足夠讓殷玉珍看到希望。
此后,治沙成為殷玉珍生活的核心,白萬祥外出打工賺錢購買樹苗,殷玉珍負責種植和看護。
每天凌晨四點,她就開始工作,直到深夜。
經過反復嘗試,她摸索出"灌木固沙—喬木防護—經濟林增收"的三層種植法,大大提高了樹木成活率。
1989年的一場沙暴幾乎摧毀了他們的努力。
那天,夫妻倆借了一頭牛,拉著新買的樹苗返回,半路遭遇特大沙暴。
樹苗被吹散,殷玉珍不得不抓著牛尾巴,在風沙中艱難前行。
回到家后,她顧不上休息,連夜將剩余的樹苗種下,以免它們在沙漠中干死。
挫折接連不斷。為引水入沙,夫妻二人用推土機壓平四千米沙地,卻多次被沙暴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