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05:30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布新一輪關稅政策,目的是為解決貿易逆差,但手法過於簡化,若最終與各國談判無果,美國恐將付出「停滯性通膨」的代價。(美聯社檔案照)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布新一輪關稅政策,對全球多數國家加徵10%基準關稅,並對多國加徵17%~49%對等關稅,包括對台灣加徵32%關稅。從白宮的關稅計算方式及應對談判的態度來看,顯然川普政府的目的是為解決貿易逆差,但手法過於粗暴、簡化及偏頗,若最終與各國談判無果,美國恐將付出「停滯性通膨」的代價。至於停滯性通膨危機是否進逼台灣?目前看來,事態還沒有那麼悲觀。
川普向全球丟下「關稅核彈」,對美國貿易順差大的國家被課徵高額關稅,台灣去年晉升美國第六大入超國,對等關稅稅率高達32%。然而,川普政府所謂的貿易逆差,只計算貨品貿易部分,卻不提服務貿易,包括蘋果、微軟、mexta、亞馬遜等美國科技大廠,每年從各國賺取巨額的服務收入,這些服貿順差卻被川普政府忽視,因此,川普對等關稅既不對等、也不公平。
學者專家多認為,川普政府的策略是先喊出高關稅,再等各國來跟美國談判;至於各國的談判籌碼,當然是擴大對美投資及採購。不過,對等關稅將於9日生效,近日美國已出現囤貨潮,加劇物價上漲壓力;即使未來川普願意調降關稅,仍對美國物價造成衝擊。最糟的情況是,各國與美國談判無果,紛紛祭出反制措施,貿易戰將升級,屆時,全球通膨將捲土重來,加上關稅戰衝擊各國經濟,可能引爆停滯性通膨危機。
除了通膨壓力之外,目前美國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對等關稅若如期且足額實施,勢必衝擊我國出口,進而影響台灣經濟表現。不過,雖然進口消費品可能因關稅而上漲,但川普關稅也會影響需求,導致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緩解物價上漲壓力;因此,台灣短期應無停滯性通膨疑慮,但對等關稅對經濟的衝擊不可小覷。(鄭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