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7/11/71172.jpg)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2-11 20:36
調查:泰國2025~2026年稻穀產量估增加5.5~6.5%
2025-2027年泰國稻米產業展望
受「聖嬰現象」(El Niño)持續到年初以及由此導致的降雨延遲與減少的影響,2024年前9個月稻穀生產指數同比下降5.2%,導致部分地區農民放棄種植。單位產量也有所減少,特別是在灌溉系統覆蓋範圍之外的地區,而9月與10月的發生的洪水導致情況更加惡化。因此,2024年的產量將下降至3,190-3,230萬公噸稻穀,或2,080-2,100萬公噸精米(milled rice)(-4.0%至-5.0%)。
2024年前9個月精米出口激增22.0%至750萬公噸,主因係由於:(i)印度決定暫停出口稻米並對外銷徵收出口關稅,導致需求轉向泰國;(ii)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對2024年第1季乾旱影響的擔憂,以及全球庫存減少,導致提高對大米的需求以增加庫存並確保糧食安全。需求方的競爭推高平均價格,較2023年同期上漲14.8%。然而,印度目前已取消出口管制,隨著對供給擔憂的緩解,出口成長可能會逆轉。因此,預計2024年全年出口量將僅成長8.5-9.5%,達到 950-960萬公噸精米。
由於價格上漲導致用於動物飼料及其他行業的稻米需求下降33.5%-36.5%(至 150-160萬公噸精米),預計2024年國內銷售量將下滑5.0%-6.0%至1,250-1,270萬公噸精米。然而,經濟活動的回升與旅遊業的強勁成長將提高餐廳、飯店及其他下游產業的需求,使對精米需求達到1,100-1,110萬公噸(成長0.5-1.5%)。
2025-2027年展望
預計2025-2026年稻穀產量將增加5.5-6.5%至3,580-3,650萬公噸,或精米產量 達2,320-2,370萬公噸,此係因:(i)「反聖嬰現象」(La Niña)將持續到2025年,使得降雨量增加,有助於確保充足的灌溉用水,並擴大耕種面積;(ii)2024年稻米價格上漲將鼓勵農民增加種植;(iii)政府干預以支撐米價。然而,2027年「聖嬰現象」可能再次出現,導致產量減少5.0%-6.0%,即稻穀產量減至3,380萬至 3,420萬公噸,或精米產量減至2,200萬至2,220萬公噸。此外,高昂的生產成本將迫使一些農民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進而對產量產生負面影響。
由於「反聖嬰現象」的出現導致競爭國稻米產量上升,致使泰國精米出口量將減少5.5%-6.5%,下降至780萬至810萬公噸。越南、巴基斯坦,以及尤其是印度的稻米將重返全球市場,該等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將降低泰國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
國內銷售量將攀升至每年約1,410-1,450萬公噸精米(每年增長4.0-5.0%)。需求增加將受益於:(i)隨著遊客人數不斷增加,餐廳及旅館的前景改善;(ii)下游產業,特別是食品加工業的需求不斷成長;(iii)勞動市場的改善,此將提高消費者的購買力並刺激個人對米的消費需求。(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