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9 17:10
中國官方公布2024年GDP成長5%,恰好符合官方設定的目標。經濟學家直言,北京當局的數據是「虛構」的。(美聯社資料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130兆元人民幣,達到134兆9084億元人民幣,比2023年成長5%,「恰好」符合官方設定的目標。但有經濟學家直言,中國政府的數據是「虛構」的,與實際狀況落差太大,也有中國民眾認為「睜眼說瞎話」。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助理研究員、前瑞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表示,中國政府的數據為「虛構」(fiction)的,主要有2大原因,首先是,中國政府習慣設定不切實際的GDP成長目標,卻又總能實現的「慣例」;再者,一個以5%增速成長的經濟體,並不需要政府推出大量貨幣、金融、住房和經濟刺激措施,這卻是中國政府自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以來年年都有的政策。
曾任職香港經濟日報、明報、星島新聞集團的資深財經時事評論員王劍,也在其YouTube節目表示:「如果經濟成長這麼好,中國人民銀行為什麼不斷降息、降準?去年降息、降準了2、3次,現在1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0.8%,10年期國債殖利率低於1.6%。」
針對官方公布的去年GDP數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經營印刷廣告公司老闆郝先生表示,「我不知道這個成長打哪來,當局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對我而言,去年是我經營這個事業20幾年來最糟的一年」 。
中國經濟在房地產業崩盤後面臨嚴峻挑戰,儘管北京當局解除了嚴厲的防疫封控措施,國內需求和消費水平依舊低弱。不論從消費者還是生產者的角度來看,商品價格和工資幾乎沒有變化或成長乏力,而企業利潤又承受龐大壓力、甚至出現下跌的情形。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年增0.2%,與2023年基本持平;而全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年跌2.2%,顯示商品出廠價格已連續2至3年下跌。
馬格納斯指出,如果從GDP的平減指數來看,也能看出目前中國通縮的程度,類似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日本,或是投資公司雷曼兄弟倒閉後的西方國家;2024年中國的實際GDP成長5%,名義GDP成長4.2%,意味着GDP的平減指數為0.8,且已連續3年下降,表明中國內需仍不足以支撐價格的穩定或上漲,顯示債務負擔可能加重,而且經濟成長的前景有限。
針對中國公布的GDP數據為何令外界起疑的原因,馬格納斯進一步解釋,中國公布的GDP數據不具波動性和週期性差異,而且與其他國家在年底加總支出或產出不同,在中國,是官方先設定目標,然後在不考慮效率或成本的情況下,據此進行支出或生產,這導致中國資本長期錯配的問題尤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