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1-17 17:12

美國緊縮AI晶片出口,新規範將對全球市場分為3大級別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社論稱,美國緊縮AI晶片出口對全球影響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於1月15日發表社論稱,美國政府近期宣佈進一步緊縮人工智慧(AI)晶片出口規範,尤其針對出口至中國的大型高性能計算晶片設下更嚴格限制。此措施顯示,美國試圖透過技術封鎖中國在人工智慧、高性能計算、軍事應用等領域的快速崛起。具體目的包括:(一)保護美國安全:AI晶片實為高科技產業與國防軍事領域之關鍵技術,美國一直擔心中國將高性能晶片應用於敏感的國防領域,包括武器發展、監控系統或軍事人工智慧技術;(二)持續維持技術優勢:美國AI晶片技術長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尤其在輝達(NVIDIA)、超微半導體(AMD)等企業帶動下,美國企業在高性能運算晶片(如GPU)方面具有壟斷地位。限制出口旨在遏制中國在該領域趕超美國;(三)在地緣政治博弈中領先:透過限制高端科技出口,美國試圖在美中科技競爭中取得戰略優勢,並限制中國在人工智慧應用中的技術進口依賴。

除美國最親密盟友被豁免於限制之外,新規範將對全球市場分為3大級別,對大多數國家的AI晶片出口設限。3大級別的管制劃分中,第1類免受出口限額限制的包括日、英、台、韓、德等18個國家與地區;第2類有出口配額限制的國家,包括新加坡、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等約120個國家,馬來西亞被劃分為第2類、中、俄、伊朗與朝鮮等國,是被禁止進口相關技術與產品的國家。

美國目前是全球AI晶片的主要供應國。根據市場資料,包括輝達(NVIDIA)、AMD(超微半導體)、英特爾(Intel)等幾家企業主導AI晶片市場。與此同時,美國的晶片設計與軟體優勢,結合臺灣(台積電)與韓國(三星)等代工廠的製造能力,得以完全主導全球AI晶片市場。

由於關鍵技術與產能同時領先,美國在加強晶片出口管制後,對全球將產生重大影響。首先,是全球科技供應鏈受到打擊,AI晶片需求快速增長使得該領域的供應鏈十分敏感。美國的管制除導致全球晶片價格上漲,同時亦會加劇高端技術短缺問題,嚴重影響需要高性能運算的產業,如自駕車、醫療影像分析等。倘無高端晶片,許多尖端科技產業之發展將受打擊。對中國而言,美國出口晶片限制造成直接衝擊,首先是高端技術進口受阻,AI晶片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中國對美國晶片的依賴度仍高,尤其在GPU領域,美國的出口管制必將拖延中國AI技術之發展進度。除此之外,對中國相關產業鏈亦會造成影響,AI晶片的缺乏將影響中國在人工智慧應用(如智慧城市、醫療科技、金融科技等)中的進展,導致相關產業成長面對阻力。

在別無選擇情況下,中國勢必加速在高端晶片上的自主研發投入,包括加大對華為、中科曙光等企業的支持力度。但晶片的技術障礙,將使得中國在短期內難以彌補美國「斷供」造成的技術短板。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美國對人工智慧晶片的出口限制,將迫使受到打壓的國家加速技術突破,不過時間無多,延宕時間太長,會打擊這些國家的科技產業。

作為東南亞重要的技術轉口國和半導體製造中心,馬國在這一局勢下將會受到特殊關注:(一)產業機會與挑戰並存:馬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如英特爾、博通等企業在馬國設有製造及測試工廠。美國出口管制的加劇可能影響外資企業的業務部署,導致供應鏈中斷。(二)輝達晶片走私事件的影響:據美媒報導,中國企業透過馬國走私(轉售)輝達晶片。倘美國對此展開調查,馬國必將面臨美方施壓,不僅損害本地企業聲譽,亦可能招致更嚴格的出口審查。(三)可能成為科技轉口爭端中心:馬國位於亞太地區的物流樞紐地位,自然而然成為科技產業與技術的轉口焦點。若未妥善管理出口管控,馬國企業可能面臨國際貿易規範的挑戰,甚至影響與美國的經貿關係。(四)國內企業需調整策略:馬國企業可能因出口限制與走私(轉口)爭議而受到監管壓力,短期內需提升合規意識,長期則應尋求多元化市場與供應鏈策略。

美國加強人工智慧晶片出口管制措施,反映科技競爭已成為全球地緣政治的重要戰場。對全球而言,這一政策將重塑技術生態系,加速技術分化;對中國來說,則需面對技術自主化的更高挑戰;而對馬國而言,則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為應對該局勢演變,馬國需採取強化監管機制、深化科技合作、推動技術自主化的策略,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馬國需靈活應對,才能在新局勢中找到自身定位,實現長遠發展。(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