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12-08 06:26
地方政府巨額補貼造電動車 中國10年千億投資化為泡影
2024/12/08 05:57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過去10年,中國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電動車)產業寄予厚望,透過巨額補貼和優惠政策吸引新興車企落地。但《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這場轟轟烈烈的「造車運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技術壁壘面前,留下了大量爛尾項目和難以收回的千億投資。
《第一財經》指出,2014年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元年。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奇點汽車和遊俠汽車等紛紛成立,許多傳統汽車業高管也投身創業。到2019年,市場上共有超過60家造車新勢力。
湖北一高姓汽車銷售業內人士受訪表示,過去10年,許多企業為爭取地方政府補貼紛紛轉向造車,但大部分因產品品質問題及技術缺陷而破產。他指出:「有些廠連車輛還沒造出來就破產了,一方面是為了補貼,另一方面是即使造出車子,後續也跟不上。有的人是投機,到處圈錢,其後資金跟不上就完了。我們早就知道國家補貼幾千億元,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要怎麼生存。」
高先生還提到,早年各地政府為鼓勵企業造車,免費提供土地或廠房,最後各地政府也虧了錢,比如土地、政策等,因為對它們(車企)都非常優惠,它們沒錢,還給它們建廠,配套資金到位等。現在這類廠商還有2、3百個,經過今明兩年,剩下的整車廠也就十幾家,其餘都會被淘汰,燒錢的廠家都會淘汰。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仍有銷量記錄的新勢力車企僅剩8家,包括理想汽車、零跑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小米汽車、哪吒汽車、極石汽車和合創汽車。但其中一些企業狀況堪憂。例如,哪吒汽車深陷虧損泥潭,過去3年累計虧損183.8億元人民幣(下同,台幣819.4億元);合創汽車則裁撤大部分員工,僅留少數人員維持運營。
海外時事評論員蔡慎坤指出,中國各地方政府鼓勵發展電動車,但內需不足、外銷受阻,最終導致產能過剩,「立吾,恆大集團在廣州南沙圈了大量的土地就是造電動車。中國政府鼓勵造車,企業都是一窩蜂地造車,各地政府都想搶這碗飯,因為汽車產業能拉動GDP,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有大量的優惠政策、補貼,把這些企業套進去」。
蔡慎坤說,新能源汽車不同於燃油汽車,對入門者的技術要求較低,因此許多非汽車企業轉向汽車製造,導致遍地開花的局面;很多車企收到補貼的錢已經夠其製造成本,所以他們就增加產能,現在到處是新能源汽車,連擺都沒地方擺。
據《第一財經》統計,過去10年,中國造車新勢力已建成和規劃的產能合計達1355萬輛,規劃產能投資高達6853億元(台幣3.1兆元)。其中,已明確停擺的造車新勢力規劃產能達1030萬輛,規劃總投資6065.8億元(台幣2.7兆元),落地產能僅389萬輛,累計融資額1070億元(台幣4770億元)。
浙江省累計規劃年產能超200萬輛,實際落地的車企僅剩零跑汽車,而威馬汽車、天際汽車、寶能汽車等企業均已退出市場。江蘇8個地級市引進的造車新勢力中,僅理想汽車一枝獨秀,其餘如拜騰汽車、賽麟汽車、高合汽車等紛紛破產。江西累計規劃年產能90萬輛,但實際落地僅45萬輛,愛馳汽車、綠馳汽車、國機智駿汽車等車企均已宣告失敗。
從2014年的轟轟烈烈到2024年的大量爛尾,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造車新勢力浪潮已走向尾聲。業內人士高先生認為,這場造車夢不僅暴露了中國地方產業政策的短視和盲目,也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留下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