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雁 禁止登錄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8-22 16:42
台灣太陽能廠搶登陸 競合關係微妙
台灣太陽能廠搶登陸 競合關係微妙
2010/08/22 10:00 鉅亨網 記者陳姿延 台北
節能減碳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太陽能堪稱市場火紅一哥,各大廠看準廣大商機,紛紛投入資金發展。而在看好中國廣大市場、擁有低價原料等因素下,太陽能廠紛紛西進登陸。業者指出,兩岸業者可說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但中國太陽能廠多為一條龍生產,有絕對優勢低價搶單,台廠品質優勢在未來供過於求市場面臨相當大的考驗。
在德國重新回到安裝第1大國寶座後,歐洲以外的太陽能安裝市場也逐漸向上成長,根據IEK統計資料顯示,中國2009年安裝率年成長幅度高達255%,日本的年增率也來到110%。
此外,德國對太陽能補助金額將降低,也使價格成為市場重要考量,而中國模組廠以量的優勢,逐漸拉下歐日模組售價,中國一線廠訂單量大增。而為應付眾多的訂單,中國太陽能廠也啟動擴產,如江西賽維LDK預計今年產能將年增2倍、林洋新能源(solarfun)也將成長64%。
面對中國大廠一連串擴產動作,台灣廠商在中國上中下游誘因吸引下積極登陸。在原物料部分,台廠轉向使用中國廠所提供的材料,且在中國持續加強原物料出口和限額,加深了台廠直接進入所在地取得原料的急迫性。而中游部分,歐洲低價模組風潮,使中國廠掌握了多數訂單,台廠對中國轉單的依賴度上升。最重要的是,中國本身擁有極大的內需市場,也可同時扶植當地廠商,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就迫使台廠必須加碼投資中國大陸。
分析台灣廠商登陸模式,多以沿海地區做為開始,如友達 (2409) 就在天津設立模組廠、茂迪 (6244) 在江蘇昆山投資茂迪蘇州新能源電池廠、景懋更與陽光能合資設立錦茂光伏。
市場質疑,中國的電池及電池模組已經供過於求,台商此時到西進投資,是否還有機會。業者表示,中國最好的太陽能電池廠其能量轉換率僅15%,而台灣的電池廠平均轉換率都在16.5%以上,在技術上,台商站在領先的地位。
業者指出,兩岸業者可說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台灣太陽能產業發展比大陸大約晚5年,但是台商有品質和信譽的優勢,中國有價格的優勢,兩岸在歐洲市場上有競爭。由於台灣仍無矽料生產,因此很多電池廠都依賴中國進口的矽料,讓台商面臨很大的競爭。
其中,中國業者多為一條龍生產,整合上游矽料到下游模組,即使模組只能賺3-5%毛利,也能以低價搶單。在全球積極擴充產能下,供過於求的時代到來,以價格為導向的市場,台廠的品質優勢也將失寵。 業者呼籲,台商應該改變目前各自為政的經營模式,進行策略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