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16/11678.jpg)
-
ADee 發達集團技術長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0-06-20 06:30
癌症 (Cancer)
什麼東西會造成癌症?
正常細胞在分裂五十三次後會自動死亡,因為人體細胞有程序性死亡
(Apoptosis) 這樣的自動控制,如果這個自動控制因氧化劑的破壞而失靈
了,細胞無限制的分裂下去,就成了癌細胞。有幾種原因會引發細胞病
變:
(1) 氧化劑 (Oxidants) 或防腐劑 (Preservatives)。
許多處理加工過的食物都含有大量的氧化劑或防腐劑,如罐頭食品中含的
防腐劑,熱狗、香腸、醃肉內含的硝酸鹽 (Nitrate) 及硝酸鈉 (Sodium
Nitrite),油炸的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食物如馬鈴薯餅及薯條中
所含的丙烯氨基酸 (Acrylamide),因此食物要吃越新鮮的越好,不要貪圖
方便。
(2) 荷爾蒙 (Hormone)。
過多的荷爾蒙,比如雌激素 (Estrogen) 及黃體激素 (Progesterone),
均會誘發細胞分裂。
(3) 壓力。
承受太多壓力,會使身體產生過多的荷爾蒙,如Cortisol 及腎上腺素
(Epinephrine),這些會減弱我們免疫系統的功能。
(4) 缺乏運動。
缺乏運動,能造成體內過多的無氧空間,而滋長癌細胞。運動能使細胞充
氧,適度的運動有益健康,經常做踮腳擺手的動作,能刺激全身淋巴系
統,幫助排毒。
癌細胞喜歡什麼?
適合癌細胞生長的條件有下列幾種:
(1) 酸性環境。
癌細胞喜在酸性環境中繁殖,理想的 pH 值大約為 6.5,因此呈酸性體質
的人,當其血液中的 pH 值由 7.4 降至 7.2 甚或更低時,就是誘發癌細胞
成長的好條件。
(2) 過多的糖份。
癌細胞新陳代謝 (Metabolism) 的速度遠超過人體新陳代謝的速度,因此
癌細胞需要超量的葡萄糖 (Glucose)〔血液中的糖, 或稱血糖〕以維持它
的繁衍,故好吃甜食的癌症患者會加速他(她)的死亡。
(3) 無氧的環境,亦即血液循環不到的地方。
缺乏運動,會造成人體局部缺氧,缺氧的部位,就是癌細胞良好的成長環
境。
鈣在打擊癌症中所扮演的角色
缺乏鈣會很明顯的增加得癌症的機會,人之所以有得癌症的差別,與個人
的免疫系統及體內所帶致癌物質的多寡有關,而鈣在增強免疫系統方面,
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簡單來說,白血球有 T4、T8、T16 三類: T8 就像警局總部; T4 就像巡
邏車,身體各處都有,當 T4 發現有問題的細胞,它就釋放出組胺
(Histamine)在細胞上,並傳遞訊號給 T8 ,當 T8 收到訊號後,就派出
T16 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簡稱 NK 細胞 ) 去殺死癌細
胞,所以一個人身上如有足夠多的自然殺手細胞 T16 保護,就不易得癌
症。
由於我們的人體每天都會產生癌細胞,因此需要大量的 NK 細胞,來保
護我們免於得癌症。如果一個人缺乏 NK 細胞,則癌細胞就容易長成腫瘤
(Tumor),一旦腫瘤外層形成一種帶負電荷的蛋白質保護膜時,它就無法
被NK 細胞消滅,因為NK 細胞亦帶負電,它會被也帶負電的腫瘤保護膜排
斥,而無法找到腫瘤。
要產生 T16 NK 細胞,有四大材料:
(1) 氨基酸 (Amino Acid)
(2) B3、B6、B9、B12 維他命
(3) 鐵 (Fe)
(4) 鈣離子 (Ca++) 及鎂離子(M++)
唯有在這些材料足夠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才能產生 T16 NK 細胞。鈣對人
體的重要性,除了可幫助生產 NK 細胞外,尚有以下三大作用:
(1) 保護骨骼及牙齒
(2) 提高心臟蠕動強度(此與鈣、鉀、鎂都有關)
(3) 增強免疫系統功能
缺少攝食鈣的人會造成血鈣(血中的鈣)過高 (Hypercalemia),因而很
容易得癌症。此處所說缺鈣,指的是你所補充的鈣,遠低於你所耗損的;
我們的免疫系統乃至心臟,都需要用大量的鈣,每個人因身體狀況不同,
身體所需求消耗的鈣含量也各有差異。有些人雖已每日另行補充鈣片,但
因本身狀況有大量消耗,可能仍處在缺鈣狀態。當身體缺鈣時,副甲狀腺
(Parathyroid Glands) 會製造荷爾蒙,它會促使骨骼釋放大量的鈣進入
血液中,這就是為什麼嚴重缺鈣的人,血液中的含鈣量反而會高的原因。
骨骼大量釋放鈣,不但會造成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況且血液中
過多的鈣,不能被腎排泄掉,就累積腎中,形成石頭,造成腎結石,所以
有腎結石的人,常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之所以有腎結石,是因為缺鈣,
而非吃鈣太多。缺鈣的人,常有一些症狀出現,例如心臟急跳,晚上睡不
著,肌肉緊繃,以及前面說的腎結石等,但缺鈣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它會
造成細胞裂變,同時會阻止 T16 殺手細胞的產生,因而引發多發性癌變。
鈣在血液中太多後,就造成身體吸收不到鎂離子,就像一鍋湯中全是魚
丸,只有兩三個肉丸,一杓拿起,大部分總是魚丸,拿到肉丸的機會便少
之又少,如此一來,長期缺鈣,身體不斷釋出骨骼、牙齒中的鈣到血液,
血液中充滿鈣,反而無法有效使用鎂,因此無法造成 T16,所以全身就長
癌細胞了。
缺少攝食鈣所引起的血鈣過高,還容易造成心肌梗塞,因為血液中的三
酸甘油脂 (Triglycerides) 跟鈣會形成(Plaque),在心臟口形成堵塞,就
成了心肌梗塞。三酸甘油脂是油 (Fat) 加糖 (Sugar) 所造成的,美國人愛
吃的漢堡加可樂就是最壞的組合,如果捨不得忌口,至少將油和糖分開兩
小時吃,情況都會好些。
身體對鈣的吸收其實是很少的,不可能補到全身血液裏都充滿鈣,如果
有這種情形,那一定是因為缺鈣而造成由骨質中釋出鈣,因此經常補充鈣
和鎂是有必要的,比例上為鈣二 (1000 mg):鎂一 (500 mg),但年紀稍
大的人,可能需要將二者比例倒過來,成為鈣一 (800 ~ 1000 mg):鎂
二 (2000mg),市面上可買到最易為人體吸收的鈣跟鎂的補充品為:鈣+
檸檬酸(Calcium Citrate) 及鎂+檸檬酸 (Magnesium Citrate)。
腸癌 (Colon Cancer)
再過幾年,以美國而言,癌症的死亡人數將凌越心臟病、高血壓,攀升為
頭號殺手,而其中有 50% 的癌症患者將死於腸癌 (Colon Cancer)。
腸癌的形成跟Beta Glucuronidase 與宿便 (Putrefaction) 有直接關
係,兩者都是由飲食過量所造成的。中國人有句俗話,長壽的秘訣就是吃
得七分飽,這真是一針見血的原則,因為如此可減低 Beta
Glucuronidase 與宿便的存量。當我們飲食過量時,沒有被消化的食物就
被病菌轉化成有害的Beta Glucuronidase,這是一種單鍵蛋白質的酵素
(Enzyme),它會阻礙人體排泄致癌的物質,因此這種酵素愈少愈好,通
常它的指數應保持低於 100,當它高過 4000 時,癌症也就跟著來了,因
此檢驗Beta Glucuronidase 的含量,可預知一個人是否將得癌症,無怪
乎該指數被稱為「癌症預測器」。
肝可轉化血液中帶來的液態致癌物(如過多的荷爾蒙、殺虫劑、殺草劑、
氧化劑、防腐劑、各種毒素及重金屬)成固態物質,然後用膽汁處理成為
排泄物留於大腸內,因此每曰排便二次是很好的排毒方法,也是自然的解
毒方式,但這種轉化過程,會受Beta Glucuronidase 的干擾,因為它會
將此固態的致癌物質再轉回液態,然後由大腸吸收回入體內,所以我們知
道,消化不良會增加Beta Glucuronidase 的含量,因而妨礙排毒的功
能,使致癌物積留體內而產生癌症。
另一個引發腸癌的因素就是宿便,宿便對腸壁的破壞就如同牙垢造成蛀牙
一般,宿便是由沒有消化好的食物和糖攪在一起,凝結在大腸上所形成
的。人總是有許多機會吃下比身體所需多很多的食物,但是人類的小腸,
就像一條生產線一樣,不管進去的食物多寡,它都以兩小時的蠕動去完成
整個消化過程,當食物少時,兩小時內就整個被吸收了,但食物太多時,
兩小時內未能消化完的食物就成了宿便了。所以宿便的成因有三: (1) 消
化不良 (2)糖吃得過多 (3) 食物吃得過量。長期有這種宿便充滿大腸,釋
出毒素回流體內,因此就造成了大腸癌。
有人以為紅肉,像牛肉等,容易造成腸癌,其實真正的原因在於它的量,
而不是紅肉本身,大部份人吃牛排都太超量,遠超過身體能消化吸收的份
量,長期惡性循環,才導致腸癌。
我們先來談談與大腸息息相關的小腸,小腸上每一平方英寸的腸壁約有三
千億 (300 Billions) 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或稱小腸菌,約重 4.5
磅,它是人體重要的防癌陣線之一,它防禦一切由食物中所帶來的有害病
毒,我們吃下的食物,胃酸消化一部份,接著便由小腸菌處理,它會把蛋
白質轉化成氨基酸 (Amino Acid)。我們的小腸菌雖然多,但抗生素
(Antibiotics) 卻能輕易的殺死它們,這樣,消化就會有問題,當蛋白質不
能被轉化成氨基酸時,就成了阿莫尼亞(Ammonia),在我們吃了大量肉兩
小時後,如果小便濃臭,這就是消化不良,產生了大量的阿莫尼亞。
乳酸菌 Lactobacillus 是由兩個希臘字所組成的,” Lacto” 是「乳糖」
的意思, “bacillus” 是「細菌」的意思,合起來就是「能分解乳糖產生
乳酸的細菌」,所以正常情況下,小腸應呈酸性,其pH 值為 6.0 ~ 6.5
(血液為弱鹼性,其 pH 值為7.4 左右,二者不可混為一談),前面談及
由未能消化的蛋白質所轉成的阿莫尼亞,是為鹼性的,它會消減呈酸的小
腸菌,而使消化能力減低,影響所及,小腸內的酸鹼度,可能由 6.0 提升
到 8.4,差別 大過 250 倍 (102.4),是由酸轉而為強鹼,小腸菌因而無法
生存,海水的酸鹼值亦不過 8.2 (差別約為 158 倍, 102.2),這時小
腸內成為鹼性,身體不能吸收到氨基酸,只能吸收到脂肪 (Fat),容易餓,
就吃更多,造成更重負擔,產生更多阿莫尼亞,越是提高了小腸的鹼性,
如此惡性循環,對肉或其它蛋白質的分解能力也就越弱,越容易感覺餓,
就越吃越多,情況就越來越糟。
現在再回過頭談大腸,大腸裏有越多的 N 型酪酸鹽(N-Butyrates,一種
由大腸內的 bifidobacterium 菌所產生的單鍵氨基酸),就越健康,它使
大腸有重生的力量,可保護大腸。許多的癌症都是先由大腸開始的,所以
防癌的第一道防線就是增加N-Butyrate,它是防癌的盾牌,多吃燕麥麩
(Oat Bran,是 100% 水溶性纖維)有極大幫助,因為它可幫助
bifidobacterium 生長,因而產生大量的N-Butyrate。
我們歸納一下前面所論及的重點:吃下過多的肉類,會無法完全消化而轉
成阿莫尼亞,長期如此會讓小腸由 pH 為 6.2 的酸性轉成 pH 為 8.4 的強
鹼性,使得乳酸菌 及bifidobacterium 無法生存而減少,因而導致站在抗
癌第一陣線的N-Butyrate 大量流失。一般人以為紅肉會造成腸癌,其實
真正的原因是過量,如果我們每頓飯吃下 16 盎司的雞肉,毫無疑問的,
那要比紅肉還難消化,將會更快得到腸癌,簡而言之,造成問題的是肉
量,而非肉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