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6-26 07:01
假消息與真相的距離 「謠言捕手」靠AI追上
在臉書、Line等社群與通訊軟體普及率超過九成的台灣,隨便一則似真似假的謠言,可能如星火燎原,一旦傳播就快速延燒,讓事實查核團隊快速發布查核報告也擋不住、防不勝防。(延伸閱讀:不實訊息快篩平台「謠言捕手」 疫情下防堵百則謠言)
不過從去年開始,情況出現轉機。
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服創所)與資安科技研究所(資安所),攜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以AI技術開發出不實訊息快篩平台「謠言捕手」,查核人員可透過數據更快發現傳言動向,強化查核流程。這也是華文世界第一個由查核組織與資訊科技團隊聯手,將AI技術實際運用在查核流程的合作案。
資策會探掘需求 助攻查核中心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資策會與事實查核中心自2019年開始合作,從溝通、準備及開發系統,直到去年中「謠言捕手」平台上路,整整花了一年時間。
資策會服創所組長陳棅易表示,謠言捕手藉由文本分類、知識萃取等技術,將傳言類型、數量及變化趨勢即時呈現在查核人員眼前,達到快篩的作用。以今年為例,平台半年內就協助查核團隊觀測、追蹤超過二萬種網路訊息,杜絕300種以上謠言傳播。
談起合作過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笑說,當初看到資策會團隊就像看到「哆啦A夢」,對於科技應用在事實查核上有很高的期待;但因為查核人員不熟悉資訊技術,雙方在一開始光需求的溝通上,就花了不少力氣磨合。
她強調,資策會團隊下不少功夫理解「查核人員的腦袋如何運作」,像是透過訪談、拆解查核報告等方式,從查核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和需求出發,思考AI或其他資訊科技如何用於提升查核效率,因此資策會提出的研究成果都能落實在查核編務上。
善用謠言資料庫 查小喵出任務
透過謠言捕手,他們得以整合聊天機器人、申訴專區、Cofacts真的假的資料庫等多個資訊源,自動將傳言分門別類、計算出提報次數,除了加快查核速度,更徹底改變了查核團隊的編務流程。
陳慧敏解釋,過去查核人員在排定查核順序時,是以人工瀏覽搭配部分資料依據,主要還是以個人經驗主觀判斷查核次序和重要性,較不科學且耗費人力。透過謠言捕手,事實查核中心可以即時掌握大量通報或傳播快速的傳言,輔以人工判斷是否帶有惡意,快速鎖定亟需澄清的傳言;如果是過去曾出現、已查核過的謠言,則會再次發布查核報告,迅速斬斷死灰復燃的謠言傳播鏈。
查核團隊也會隨時觀察謠言捕手的快篩結果,如果有惡意傳言出現,查核人員可馬上反應。「我們在編務上跟謠言的距離縮短了,」陳慧敏說,過去謠言是已經跑出去三天才發現並進行查核,現在可以在謠言剛出現時就啟動查核流程,因此縮短了與謠言的距離。
此外,快篩後的數據累積變成一座「謠言資料庫」,可以讓查核團隊進一步研究、解讀謠言性質與趨勢。陳慧敏認為,傳統媒體由記者、編輯決定新聞重點,謠言查核則是由下而上反映民眾的資訊需求與焦慮,例如近期有許多關於「快樂缺氧」的傳言,代表民眾需求,查核中心就會以「查小喵出任務」的名義找出事實。
運用AI查核 華文世界跑第一
全球各地近年紛紛成立查核組織,但將AI技術應用在查核實務的案例並不多,大部分更集中在英語或西班牙語的訊息查核,華文世界一直缺乏實例。陳慧敏說,「謠言捕手」將AI運用在查核實務上,是華文語境查核技術的一大突破,因此去年也受到「Google新聞倡議計畫」邀請,由資策會將相關經驗分享給亞太地區其他查核組織。
面對疫情持續嚴峻,資策會架設網站整合各家機構的查核報告,提供民眾查詢。陳棅易說,資策會正在將該網站的功能做成瀏覽器插件,讓民眾瀏覽網頁時可自動跳出查核提醒,預期2個月後就能上線。
接下來,資策會與事實查核中心將繼續合作,內容包括研究不實影像查核技術,訓練AI學習查核技巧,藉此提高前期判斷效率;同時會持續拓展資料庫運用,像是開發觀測謠言趨勢的儀表板等,進一步強化闢謠效果。